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內容簡介: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於貞觀初年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彙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採摭群書,剪截淫放”,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計六十五部約五十餘萬言,取名為《群書治要》。這個“治”是政治,是治國最重要的理論與方法的指導,薈集了千百年古聖先賢治國的智慧、方法、效果及經驗!
如此珍貴的一部典籍,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宋史》亦不見記載。此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從此被日本歷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為圭臬,成為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典。
20世紀90年代,我國原駐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過日本皇室成員獲得一套天明時期出版的《群書治要》,交給陝西省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該會邀請十幾位專家學者,對《群書治要》選用的65部典籍進行考證、點評,分篇今譯,並進行了標點斷句和勘誤,集結成書,名為《群書治要考譯》。 《群書治要考譯》一書於 1996年開始策劃,編譯工作啟動於1998年,《群書治要考譯》的工作歷經數年,終於圓滿完成。 2011年6月,該書由團結出版社正式出版。
《群書治要》雖然誕生於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書中的治國思想實為中國古聖先王治國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均是歷經幾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作為一部中華傳統文化的濃縮卷,唐太宗以《群書治要》為鑑,以“聖賢”為訓,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用於為君、擇人、施政、教化,其脈絡是顯而易見的。故《群書治要》理所當然地成為唐太宗之後,歷代君王乃至輔臣和各級官吏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科書。當今許多專家學者和社會賢達也認為,該書可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國安民的經驗彙編,儒家‘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大唐‘貞觀之治’的施政指南,當今領導幹部的從政參考,構建和諧社會的讀本”。
作者簡介:
魏徵(580年-643年)
字玄成,唐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河北鉅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征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徵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陝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歷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徵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於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徵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虞世南(558年-638年)
字伯施,餘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褚遂良(596年-658年)
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目錄:
第一冊
卷 一 周易治要
卷 二 尚書治要
卷 三 毛詩治要
卷 四 春秋左氏傳治要(上)
卷 五 春秋左氏傳治要(中)
卷 六 春秋左氏傳治要(下)
卷 七 禮記治要
卷 八 周禮治要
周書治要
國語治要
韓詩外傳治要
卷 九 孝經治要
論語治要
卷 十 孔子家語治要
卷十 一 史記治要(上)
卷十 二 史記治要(下)
第二冊
卷十 二 吳越春秋治要
卷十 三 漢書治要(一)
卷十 四 漢書治要(二)
卷十 五 漢書治要(三)
卷十 六 漢書治要(四)
卷十 七 漢書治要(五)
卷十 八 漢書治要(六)
卷十 九 漢書治要(七)
卷二 十 漢書治要(八)(缺)
卷二十一 後漢書治要(一)
卷二十二 後漢書治要(二)
卷二十三 後漢書治要(三)
卷二十四 後漢書治要(四)
卷二十五 魏志治要(上)
卷二十六 魏志治要(下)
卷二十七 蜀志治要
第三冊
卷二十七 吳志治要(上)
卷二十八 吳志治要(下)
卷二十九 晉書治要(上)
卷三 十 晉書治要(下)
卷三十一 六韜治要
陰謀治要
鬻子治要
卷三十二 管子治要
卷三十三 晏子治要
司馬法治要
孫子兵法治要
卷三十四 老子治要
鶡冠子治要
列子治要
墨子治要
卷三十五 文子治要
曾子治要
卷三十六 吳子治要
商君子治要
尸子治要
申子治要
卷三十七 孟子治要
慎子治要
尹文子治要
莊子治要
尉繚子治要
卷三十八 孫卿子治要
第四冊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治要
卷四 十 韓子治要
三略治要
新語治要
賈子治要
卷四十一 淮南子治要
卷四十二 鹽鐵論治要
新序治要
卷四十三 說苑治要
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治要
潛夫論治要
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治要
昌言治要
卷四十六 申鑒治要
中論治要
典論治要
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治要
蔣子萬機論治要
政要論治要
卷四十八 體論治要
典語治要
卷四十九 傅子治要
卷五 十 袁子正書治要
抱朴子治要
後 記 中華文化何以能傳承不斷
編者後記
前言:
再版前言
《群書治要》,又名《群書理要》,是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初年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蕭德言等人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子中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而成的一部資政巨著。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採摭群書,剪截淫放”,博採典籍六十五部,計五十餘萬言,於貞觀五年(公元631年)編輯成書。
《大唐新語》記載:“太宗欲見前代帝王事得失以為鑑戒,魏徵乃以虞世南、褚遂良、蕭德言等採經史百家之內嘉言善語,明王暗君之跡,為五十卷,號《群書理要》,上之。太宗手詔曰:‘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覽所撰書,博而且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賜徵等絹千匹,彩物五百段。太子諸王,各賜一本。”
“治要”,即治國必須遵循的綱要、理論與方法。該書誠如魏徵序文所說:“用之當今,足以鑑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書中,採擷經典要義,闡明古聖先賢以德為本、修己為要的治國大綱;甄選歷代史實,既有明君用賢、忠良輔國達致天下太平的經驗,也有昏主寵佞、奸臣欺主導致朝政危亡的實錄;博採諸子百家,總括治國安邦、匡政利民的方術。太宗喜其廣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釋卷。該書不僅是魏徵向唐太宗進諫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參考。
由於印刷術不夠發達,《群書治要》至宋初在中國已失傳,《宋史》亦不見記載。幸有日本遣唐使把《群書治要》帶到日本,使之成為日本此後歷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從政的準則,更成為日本學習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典籍。
公元13世紀,《群書治要》在日本被發現,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鎌倉時代(1192-1330年)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此書後來歸德川家康所有,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德川家康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時的《群書治要》已經缺失第四、第十三和第二十卷,殘存四十七卷。半年後,《群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冊。不幸的是,此時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贈給了德川家康的後裔尾張、紀伊兩家藩主,沒有公開發行,所以流傳不多。
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張藩主家的大納言宗睦,有感於《群書治要》未能流布,便從楓山官庫中藉得原“金澤文庫”所藏僧人抄本《群書治要》,重新校刊。 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贈諸藩主和各位親臣。這就是今天流傳於世的天明本《群書治要》。
我國原駐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過日本皇室成員獲得一套天明版《群書治要》,並交給陝西省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該會邀請十幾位專家學者,對《群書治要》選用的六十五部典籍進行考證、點評,分篇今譯,並進行了標點斷句和勘誤,集結成書,名為《群書治要考譯》。
《群書治要考譯》一書於1996年就開始策劃,編譯工作於1998年正式啟動,前後歷時十餘年,是諸多志士仁人心血和智慧的結晶,所以更顯珍貴。
從《群書治要》編成問世,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雖然朝代不斷更迭、科技日新月異,然而,中華古聖先賢之文化道統,卻與日月同輝,歷久彌新。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也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百折不撓、不斷進取、走向繁榮的精神動力和智慧源泉。 《群書治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國安邦的經驗彙編,是中華先哲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相信一定能夠為當代構建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提供可貴的借鑒。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研讀《群書治要》,可以達致“君”學可以治國、“臣”學可以輔政、“民”學可以齊家的效果。
值此《群書治要考譯》再版之際,誠願它能夠為有識之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供重要參考。
《群書治要考譯》編委會
2011年9月
在線試讀:
卷一 周易治要
【考評】
魏徵編纂《群書治要》,在節錄《周易》時,著眼於為君之道與為臣之道。 《周易》經文,本來是專為卜卦用的,是想知道所問之事的吉凶。而魏徵只選錄了《周易》八卦中關於為君為臣之道的四十四卦的部分內容。如選錄《革》卦《彖辭》中“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是用以肯定統治者政權的更替是合理的。他通過《繫辭》《文言》假託孔子答問向統治者說明,居高危之位,應“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的道理,認為“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所以得出結論說,英明的統治者因為能夠作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他又進一步向統治者說明,要國家安全,必須謹慎制定治國安民的政策,認為“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語,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唐太宗讀《易經》後,頗有收穫。貞觀八年,他引用《周易》的話向侍臣說:“言語者,君子之樞機,一言不善,則人記之,成其恥累。”從隋煬帝命令群眾捉螢火蟲給宮中照夜的故事,他領悟到“萬乘之主,出言不可有所乖失”的有益教訓。魏徵即答對說:“入君居四海之尊,若有虧失,古人以為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實如陛下所戒慎”。事實上《周易》這些理論,此後就成為魏徵輔佐唐太宗創建“貞觀”盛世政治主張的總綱領。
《周易》,《漢書·藝志》著錄:“《易經》十二篇”。顏師古注云:“上下經及《十翼》,故十二篇”。 《周易》十二篇,主要分為《經》與《傳》兩部分。 《經》的部分包括卦、爻兩種符號和《卦辭》《爻辭》兩種說明文字,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都有個卦的形象,卦的名稱,卦名之後有說明本卦性質的《卦辭》。卦有六爻,爻分陽爻、陰爻,有《爻辭》說明這一爻在本卦的性質。以《經易》的首卦《乾卦》為例,“《乾》:“元、亨、利、貞。 ”是《乾卦》的卦象;《乾》是這一卦的卦名;“元、亨、利、貞”是這一卦的《卦辭》;“九三,君子終曰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等為《爻辭》。所謂爻,指每卦的六畫。’“一”為陽爻,“一一”為陰爻,陽爻稱為“九”,陰爻稱為“六”。它的次第,由下而上,所以《乾卦》的初爻稱“初九”,二爻稱“九二”,三爻稱“九三”,四爻稱“九四”,五爻稱“九五”,六爻稱“上九”。“經”的上下篇就是這樣構成的,本來是專為占卦用的。占卦的人佔著哪一卦的哪一爻,看《卦辭》《爻辭》是怎樣講的,據說就可以知道所問事的吉凶。但是,就整個組織和某些《爻辭》的涵義看來,其中也包涵了一些哲學思想和歷史事實。
……
基隆符**[0938***602]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基隆鄭**[0933***670]
11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高雄謝**[0951***220]
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基隆仲**[0998***765]
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高雄仲**[0998***834]
4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中謝**[0933***814]
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桃園趙**[0920***634]
1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新竹李**[0960***773]
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新竹劉**[0920***324]
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南陳**[0938***474]
1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北謝**[0938***220]
11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新北劉**[0998***771]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南吳**[0951***618]
半小時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南吳**[0966***933]
1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南劉**[0920***206]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北鍾**[0918***485]
7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基隆謝**[0918***333]
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基隆張**[0918***327]
2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中吳**[0998***146]
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北朱**[0966***496]
2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北趙**[0966***994]
11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嘉義黃**[0951***653]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基隆王**[0951***344]
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新竹柳**[0978***948]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高雄鄭**[0920***670]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南朱**[0932***217]
1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南仲**[0978***593]
4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中劉**[0968***723]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桃園張**[0960***645]
7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南王**[0986***661]
2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中鍾**[0998***416]
1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桃園鄭**[0968***684]
2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基隆周**[0978***672]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高雄趙**[0986***890]
半小時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基隆陳**[0978***281]
20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嘉義李**[0920***513]
7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中周**[0920***902]
1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中仲**[0988***855]
7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高雄趙**[0986***720]
1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基隆符**[0920***839]
7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嘉義仲**[0932***262]
1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桃園黃**[0986***179]
4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桃園王**[0946***889]
7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新北周**[0968***297]
4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新竹黃**[0946***186]
1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臺南仲**[0920***332]
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新竹孫**[0978***940]
1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嘉義朱**[0951***640]
11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高雄鍾**[0988***902]
5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新北劉**[0956***366]
12分鐘前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 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
NT$1500
2024新書推薦:【臥閒草堂評本儒林外史】全兩冊
NT$5688
黃霖教授八十華誕特別紀念版【五色彩印會評全本金瓶梅】繁體豎版,布面精裝 重達3.8公斤
NT$2500
孔子家語評註本手工宣紙線裝一函二冊
NT$3200
【宣紙函裝·豎排繁體】元曲畫譜——《元曲選》繡像全編
NT$1899
【金聖歎責備本水滸】(全3册)
NT$1650
石頭記的虛幻與真實:重讀紅樓夢
NT$1500
子不語全譯
NT$1500
茶典:《四庫全書》茶書八種
NT$1350
吃茶記(彩色典藏版)榮西禪師吃茶養生記
NT$1599
德育鑑+德教釋疑(全兩冊)
NT$1988
宋代筆記錄考(平裝·繁體橫排·全3冊)
NT$1899
遵生八箋 文白對照(全三冊)
NT$2180
日知錄(全5冊) 謙德國學文庫 全本全注全譯
NT$1299
平裝插盒《容齋隨筆》全四冊
NT$1812
太平廣記鈔(全四冊)
NT$2200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全六卷 綢面精裝插盒珍藏版)
NT$1350
夜航船(精)史學家張岱全集 繁體豎排版百科類圖書
NT$2960
《蔣勛說紅樓夢》全8冊傳世珍藏套裝經典
NT$4000
資治通鑑(全20卷)(繁體豎排版)請選擇貨到付款(勿選商超)!!
NT$2200
《紅樓夢脂評匯校本》(全套3冊 一版一印共80回) 吳銘恩校 繁體豎排精裝版
NT$1800
王文成公全書--(全四冊)繁體豎排
NT$1980
馮其庸評點《紅樓夢》(紅學家馮其庸封筆之作,各年齡段皆可讀的全新紅樓讀本)!
NT$1980
邵雍全集(全5冊)繁體豎排 上海古籍出版社
NT$1820
三言两拍(全五册套装)
NT$2180
【馬瑞芳品讀紅樓夢】
NT$1750
豎排繁體 :【皇極經世書】(全三卷)
NT$1480
【红楼梦外:曹雪芹《画册》与《废艺斋集稿》新证】(增红楼梦地图大尺寸展开2.3米)
NT$1699
【毓老師說詩書禮】+【毓老師說春秋繁露】(全新塑封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