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NT$2250NT$2999

不僅限於具體事例的分析與考證,在佛教考古的學科定位、研究思路與闡釋方法等方面也給予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提醒.jpg

主图2.jpg

书摘蓝色.jpg

详情3.jpg

详情4.jpg

详情5.jpg

详情6.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古代天竺的地面佛寺遺址

絲綢之路沿線佛教遺蹟

中國內地漢化佛教

内容简介蓝色.jpg

佛教考古學,是運用考古學方法研究佛教有關遺蹟和遺物的人文科學,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地面佛寺遺址、石窟寺遺蹟和傳世的零散佛教遺物。本書延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的結構,仍以天竺佛教史蹟開端,從西到東,分別討論了絲綢之路上的佛教遺蹟以及內地漢化佛教的相關問題。

作者简介蓝色.jpg

李崇峯,1960年生,男,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爲南亞、中亞和中國的佛教考古與佛教藝術。

目录蓝色.jpg

前言 …………………………………………………………………………………… 1

一、天竺佛寺 ………………………………………………………………………… 1

天竺僧伽藍的初步考察………………………………………………………………… 3

瑟赫裏?伯赫洛爾的佛寺佈局……………………………………………………… 112

藍莫塔遺址札記……………………………………………………………………… 145

二、絲路遺蹤 ……………………………………………………………………… 159

祇洹精舍與中土早期佛寺…………………………………………………………… 161

因巖結構與鄰巖構宇——中印石窟寺外觀初探…………………………………… 261

克孜爾石窟——龜茲石窟寺之典範………………………………………………… 313

佛教造像組合二題…………………………………………………………………… 327

阿育王像續考………………………………………………………………………… 345

雕塑造型與繪畫技法——笈多藝術對中土佛像的影響…………………………… 359

佛寺壁畫與天竺遺法………………………………………………………………… 374

三、漢地像教 ……………………………………………………………………… 481

鳩摩羅什譯經與中土石窟寺營造…………………………………………………… 483

經變初探……………………………………………………………………………… 515

千手眼大悲像的初步考察——以大足寶頂爲例…………………………………… 555

插圖目錄 …………………………………………………………………………… 587

徵引論著目錄 ……………………………………………………………………… 605

跋語 ………………………………………………………………………………… 661

前言.jpg

2014年初,《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輯存的文章,系2014年迄今陸續寫就,時空範圍及內容接續前書,故以此爲書名。

佛教考古學,是運用考古學方法研究佛教有關遺蹟和遺物的人文科學,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地面佛寺遺址、石窟寺遺蹟和傳世的零散佛教遺物。其中,地面佛寺包括古代社會各階層舍宅而建的住宅型佛寺和按照流行模式新建的獨立型佛寺兩類。前者乃帝王將相、郡縣官吏及富賈爲了宗教信仰,捐獻自己名下豪宅或花園作爲佛寺,並加以適當改造,即文獻記載的“舍園爲寺”或“舍宅爲寺”,如摩竭提國王頻婆娑羅把竹林精舍獻給佛陀,北魏城陽王徽“舍宅爲寺”等;後者系獨立營造的地面佛寺,由於是闢地新建,少受或不受固有地物限制,在規劃設計上可以充分體現佛教經律及四衆各種宗教行爲的需求,因而受到了各階層信徒的青睞,如犍陀羅雀離浮圖與迦膩色迦伽藍和北魏洛陽永寧寺等。至於石窟寺,既是對地面佛寺的模仿(an imitation of buildings constructed in timber),也可視作同時期磚木結構或泥笆草廬之寺的石化形式(petrified versions of the contemporary brick-and-timber or the humbler wattle mud-and-thatch structures)。這點在印度石窟寺和中國早期石窟中反映得頗爲顯著。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共輯文章12篇,其中2篇原以英文表述(這次結集,用中文重新寫就),1篇爲英、漢雙語稿,其餘爲中文撰寫,正式發表者近三分之二。續編研討的內容,主要是地面佛寺遺址和石窟寺遺蹟,兼及零散佛教造像,全部文章可以大體分作三組:

第一組3篇文章,都是探討古代天竺的地面佛寺遺址,即佛教考古的第一項內容。

《天竺僧伽藍的初步考察》,系作者多次踏訪南亞地面佛寺遺址後,依據過去150多年各國學者調查和發掘所撰寫的考古報告,結合漢文文獻,對古代天竺典型的僧伽藍做了比較系統的整理。其中,“中天竺精舍”之部,首先釐清精舍、僧伽藍與僧坊或僧院之關係,然後從文獻、圖像和考古發掘三個方面,記述了與佛陀傳法關係密切的祗洹精舍遺址,之後次第梳理了法顯所記四大塔,即佛生處、得道處、轉法輪處、般泥洹處的建置。最後討論了毗舍離、拘啖彌、桑吉、那爛陀寺以及西印度阿旃陀石窟旁側地面建築遺址、東印度烏德耶吉里寺址和南印度龍樹山的佛寺遺址。至於“北天竺塔寺”,在梳理廚賓佛教背景的基礎上,首先論述了雀離浮圖與迦膩色迦僧坊,之後對古代烏萇的布特卡拉第1號和賽度·謝里夫第1號寺址、乾陀羅的塔赫特巴希佛寺遺址和竺剎屍羅的達磨拉吉卡、焦蓮與畢鉢羅佛寺遺址的佈局進行了闡釋,最後介紹了位於今印度旁遮普邦的桑科爾佛寺遺址。在此基礎上,參考漢譯佛典和早期僧俗行紀,推斷古代天竺闢地新建的僧伽藍,通常由浮圖/塔(bhuda/stupa)與僧坊/寺(vihare/vihara)構成,具體設置或平面佈局可分作五種類型。

《瑟赫裏·伯赫洛爾的佛寺佈局》最初以英文撰寫發表,原名Site-plan of the Buddhist Samgharamas at Sahr-Bahlol,Gandhara,現據英文本重新以中文寫就,主要探討了犍陀羅中心區瑟赫裏·伯赫洛爾的佛寺建置。這處遺址曾經出土大量佛教雕塑,包括有名的悉達多太子樹下思維。不過,迄今學界對於這處地面佛寺的佈局尚存諸多疑問。本文依據原始考古調查和發掘報告,利用漢文文獻對其做了新的詮釋。

《藍莫塔遺址札記》,是作者兩次現場調查藍莫塔遺址後閱讀相關資料寫就。傳說藍莫塔系釋迦牟尼涅槃後所建原始八塔之一,是南亞地區一處舉足輕重的佛教聖地。法顯拜謁時,“現有僧住,此事在近”,似表明伽藍之修建應距法顯遊歷之時不遠。玄奘所述藍莫塔及其軼事較法顯爲詳,且特別記載藍莫塔系磚砌而成。依據相關經律及傳說,藍莫塔應是迄今尚未打開的原始佛塔,故而受到了信衆的虔誠禮拜。這處遺址屬於古代天竺僧伽藍之第二種類型,即大塔位於中央,旁側“葺茅爲字”。

第二組7篇,都是關於絲綢之路沿線佛教遺蹟的討論文章,既涉及地面佛寺遺址,也專論石窟寺遺蹟。印度學者常把絲綢之路稱作法寶之路(Dharmaratnamarga),由此可見在中國與南亞地區古代文化交流中佛教及佛教藝術之地位。

《祗洹精舍與中土早期佛寺》最初以英文發表,原名Jetavanarama and Early Samgharamas of China。現據英文本重新以中文改寫,主要論述了古代天竺與中土地面佛寺之關係。由於祗洹精舍特殊的宗教內涵,東晉南北朝以降,此土佛寺營造或以祗洹(祗園)爲名,或重祗洹規制。初唐時,道宣律師主張中土佛寺的營造,應以中天竺祗洹精舍爲標準。故而,道宣梳理各種記載,編撰《中天竺舍衛國祗洹寺圖經》和《關中創立戒壇圖經》;兩書所述祗洹寺(祗洹精舍)之佈局大同小異,應吸收了初唐時期城市規劃及宮殿設置的有益成分。唐代大型佛寺,尤其是皇室及顯貴闢地新建的地面佛寺,儘管可能承襲了早期建置,但有些佛寺明確強調了其規制來源。如高宗爲文德皇后所立大慈恩寺“像天闕,放(仿)給園”,“大唐西明寺以彼祗園精舍爲規模焉”。唐長安城慈恩寺“仿給園”,應就規劃形制而言,即指慈恩寺的整體佈局仿效祗洹精舍設置;而西明寺,則明確記載“取規於天竺祗洹精舍”。



主图1.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適讀人群:廣大讀者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不僅限於具體事例的分析與考證,在佛教考古的學科定位、研究思路與闡釋方法等方面也給予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内容简介蓝色.jpg

本書是作者根據實地調查資料探討印度地上塔寺和石窟的發生與發展及其在中國的流變和演化,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本書分為五部分,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從印度到中亞,再從中亞到中國,分別探討了印度寺塔、龜茲石窟、北方佛寺、川滇窟龕,並對相關的史料遺跡進行了探討。

作者简介蓝色.jpg

李崇峰

1960年生,印度德里大學哲學博士。 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教學科研領域為印度、中亞和中國佛教考古與佛教藝術研究。

目录蓝色.jpg

 

前言1

一、印度寺塔:天竺宗源

塔與塔廟窟3

西印度塔廟窟的分期與年代21

阿旃陀石窟參觀記75

二、

龜茲石窟:西域傳法

克孜爾中心柱窟主室正壁畫塑題材及有關問題107

克孜爾石窟的本生故事131

克孜爾中心柱窟的涅盤再現142

克孜爾中心柱窟的彌勒影像185

克孜爾部分中心柱窟與《長阿含經》等佛典199

龜茲與犍陀羅的造像組合、題材及佈局241

三、

北方佛寺:中土弘道

從犍陀羅到平城:以地面佛寺佈局為中心267

鳩摩羅什與中土早期石窟寺:以禪經為例313

關於鼓山石窟中的高歡柩穴357

僧璨、定禪師與水浴寺石窟365

敦煌莫高窟北朝晚期洞窟的分期與研究377

龍門石窟唐代窟龕分期試論441

地婆訶羅、香山寺與“石像七龕”529

石窟寺中國化的初步考察559

陝西周至大秦寺塔記610

四、川滇窟龕:漢化餘韻

安嶽圓覺洞調查記625

劍川石窟:1999年考古調查簡報639

五、史料遺跡:透視交流

漢文史料所見罽賓與中國657

西行求法與罽賓道707

犍陀羅、秣菟羅與中土早期佛像737

中國出土的阿育王像783

金剛力士鉤稽799

菩提像初探809

本書徵引文獻835

插圖目錄899

後記933

产品实拍蓝色.jpg

1608384496965923.jpg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NT$2250
最新訂購
  • 高雄周**[0938***174]

    20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新北吳**[0966***660]

    4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南劉**[0920***781]

    11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南方**[0918***755]

    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新北仲**[0920***617]

    4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高雄張**[0938***369]

    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臺中方**[0920***638]

    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臺南鍾**[0998***471]

    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基隆朱**[0966***171]

    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基隆黃**[0988***712]

    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新北周**[0986***892]

    7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新竹仲**[0938***217]

    2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中朱**[0988***526]

    2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臺中楊**[0920***676]

    7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臺中陳**[0946***678]

    11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桃園王**[0986***188]

    20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嘉義周**[0946***447]

    7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高雄李**[0918***980]

    11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新竹李**[0960***588]

    1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新北方**[0960***982]

    1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基隆朱**[0920***572]

    4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桃園符**[0978***978]

    1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新竹陳**[0933***931]

    半小時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新北符**[0938***151]

    7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新竹方**[0938***320]

    1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南劉**[0938***538]

    1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北錢**[0988***682]

    4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臺北王**[0978***291]

    4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嘉義陳**[0956***618]

    11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嘉義謝**[0932***410]

    11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高雄符**[0956***183]

    7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中劉**[0938***566]

    2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嘉義黃**[0966***294]

    半小時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臺北朱**[0956***220]

    1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南方**[0956***492]

    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嘉義吳**[0956***357]

    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新北張**[0951***529]

    2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嘉義錢**[0956***285]

    4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北孫**[0960***113]

    1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新北符**[0968***263]

    1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中柳**[0998***760]

    7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嘉義周**[0920***568]

    4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北符**[0986***664]

    7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中趙**[0932***405]

    2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臺北張**[0951***956]

    1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新北周**[0956***280]

    4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臺中符**[0968***229]

    15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臺中張**[0938***750]

    11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桃園周**[0932***315]

    11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修訂本(全二冊)

  • 桃園周**[0988***979]

    12分鐘前【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 【續佛教考古:從印度到中國】全二冊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