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NT$1699NT$2496

行走世間,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奧秘,用心理學來解決無法逃避的人生難題。對每一個渴望掌控自己命運的人而言,人性科學都是一門必須課。


1636422120320877.jpg

详情1.jpg

详情2.jpg

详情3.jpg

详情4.jpg

详情5.jpg

详情6.jpg

編輯推薦:


《理解人性:精裝典藏版》

在任何重大事件中,我們既能洞見人性的光輝,也能洞見人性的陰暗。如何洞悉和預測人性將在何種情境發生改變,閱讀本書,你可以找到答案。

行走世間,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奧秘,用心理學來解決無法逃避的人生難題。對每一個渴望掌控自己命運的人而言,人性科學都是一門必須課。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經典之作,深度影響了馬斯洛、墨菲、舒爾茨、弗洛姆等心理學家。

為什麼人性不可被禁錮、被考驗?本書以真實的心理治療案例和社會教育經驗為基礎,解答你生活、工作、婚戀、家庭中所有關於人性的困惑。

《心理類型:精裝典藏版》

本書是榮格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人格分析心理學的基礎。

“最有意義的生活的原型,便是個體努力理解與覺察自己。”——榮格

“榮格清楚地表明,每個人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類型生活,他對這些類型的指導原則的呈現已成為人類發展史上最大的成就之一,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紐約時報》

每個人的心理活動都分為四種類型:思維、情感、感覺、直覺。

在榮格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創造者,都使用內傾的和外傾的方式來參與生活。

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心理傾向的人會採用不同的應對方式。通過了解內傾和外傾的形成與發展,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

《自我與本我:精裝典藏版》

精神分析學奠基人弗洛伊德拆解人類心理著論。

榮格、阿德勒等心理學名家學術根基。

讓弗洛伊德帶你走進真實的精神世界。

其實,無論和你的自我、本我、超我還有弗洛伊德相比,你都是不了解自己的人。

《自卑與超越:精裝典藏版》

你,比想像的更優秀。

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心理學經典。

精裝典藏版,未刪節全譯本。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代表作。

了解自卑、超越自卑,幫你找到生命的意義。

影響了弗洛伊德、馬斯洛、華生、羅傑斯等眾多心理學大師。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精裝收藏版》

我們都是群體行為的盲從者

精裝典藏版,未刪節全譯本。

被翻譯成20餘種語言,入選改變世界的20本書

群體心理學的奠基之作。

《烏合之眾》分析了群體心理的本質,涉及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政治學等方方面面。

《烏合之眾》深刻影響了全球政治家、企業家等各行各業精英領袖。

內容簡介:


《理解人性:精裝典藏版》

深刻而細緻地闡述了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以期幫助普通大眾正確認識並處理他所面臨的日常關係——不單包括人與世界的關係、人與同伴的關係,還包括人的生活模式。尤為重要的是,本書對人的性格進行了科學的剖析:首先,指出個體的錯誤行為如何影響社會和公共生活的和諧;其次,教會個體去識別他自己的錯誤;後,指導個體如何融入社會生活。

閱讀本書,我們便能自覺地掌握和運用關於人性的科學,獲得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


《心理類型:精裝典藏版》

本書不僅是榮格的成名之作,也是傳世之作,展現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的核心理論。榮格在書中提出,人的性格不受遺傳的影響,不受性別的限制,也不是生活環境所養成的,而是取決於個人的心理傾向。他歸納出了八種心理類型,不同心理類型的人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差異較大。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能夠深度認識和了解自我,理解每個人對幸福存在不同的需求,能夠和與自己類型不同的人做到相互理解並彼此認可。


《自我與本我:精裝典藏版》

本書包含了《超越唯樂原則》《群體心理和自我分析》《自我與本我》三篇著論,代表了弗洛伊德晚年的成熟理論,也是後期弗洛伊德對整個人的心理所作的哲學思考的結果。在書中弗洛伊德簡練地表達了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要點和學說精髓,以及“潛意識”“慾望”“群體”“自我”“本我”“超我”“力比多”等一系列心理學領域重要的概念。弗洛伊德在書中提出的觀點被公認為對人的心理做出了革命性的創新描述。


《自卑與超越:精裝典藏版》

一本讓聰明人讀懂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經典著作。自卑普遍存在,自卑是力量所在。阿德勒認為,人類生而自卑;自卑和自卑的補償性是人類個體和整個文明的動力源,主宰著人類嬰儿期、兒童期、青春期、愛情、工作及夢境中的各種表現;人可以超越自卑,創造另一個自我;超越了當下的自我之後,會產生新的自卑,因為不滿足來自人類靈魂深處。本書是阿德勒思想體系的總綱。作者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分析人們在童年時期的自卑與優越心理,從教育、家庭、夢境、社交、工作、婚姻等多個領域,用大量實例闡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自己、對待職業與他人,解開自卑情結,構築強大內心,更好地建立人際關係、融入社會生活。對所有人來說,《自卑與超越》都是一部不可錯過的經典心理學讀物。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精裝收藏版》

群體心理學的奠基之作,被譽為"改變世界的20本書"之一。書中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考察了群體的特殊心理與思維方式,尤其對個體與群體的迥異心理進行了精闢分析。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深刻影響了弗洛伊德、榮格、托克維爾、梁啟超、周作人等學者,和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希特勒等政治人物。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作者簡介:


《理解人性:精裝典藏版》

阿德勒(1870—1937)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三大奠基人。他提出“自卑感”“社會情感”是性格發展的動力源泉,這一觀點為我們更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神經症問題:病例史手冊》《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等。


《心理類型:精裝典藏版》

(瑞士)榮格(1875—1961)

心理學家,曾任國際心理分析學會會長、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

《心理類型》是榮格的成名之作,展現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的核心理論。榮格認為,人的性格並不受遺傳的影響,不受性別的限制,也不是生活環境所養成的,而是取決於個人的心理傾向。


《自我與本我:精裝典藏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自卑與超越:精裝典藏版》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之父 現代心理學和心理療法領域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 20 世紀三大心理學家。首先強調女權主義的重要性。曾是弗洛伊德學生,後因觀點不同而與之決裂因有關自卑情結的論述而知名於世,並以此對自尊及其負面補償的問題給予了解釋,終其一生致力於培訓教師、社會工作者、心理醫生的工作。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精裝收藏版》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 1841-193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被後人譽為"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利"。勒龐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寫下了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如《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等。其中以《烏合之眾》(Psychologie des foules)為著名,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至今仍在學術界有廣泛影響。

目錄:


《理解人性:精裝典藏版》

《心理類型:精裝典藏版》

《自我與本我:精裝典藏版》

《自卑與超越:精裝典藏版》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精裝收藏版》

媒體評論:


《心理類型:精裝典藏版》

   “榮格清楚地表明,每個人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類型生活,他對這些類型的指導原則的呈現已成為非常大的成就之一,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紐約時報》

   “這本書非常嚴肅、積極、充滿教育意義、經典,而也不僅僅是激動人心的。它是充滿活力的,解放的和娛樂的。作者對心理類型裡的內向思維型表現出了驚人的同情和全面的了解,當然他對其他類型也是同樣地富有同情心和理解力。”

——《今日心理學》

  “1932年,當我第—次讀到這本書時,我覺得這是我讀過的非常重要的一本書。從那以後,我找不到任何理由來改變我的觀點。”

——約瑟夫·B.威爾賴特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精裝收藏版》

勒龐的《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創始人:弗洛伊德

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奧爾波特

勒龐的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

——美國社會學家:墨頓

勒龐有效闡明了“個人在群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衝動、幼稚行為和犯罪傾向的突然爆發”的實相,從而“給予作為古典民主學說和關於革命的民主神話基礎的人性畫面沉重一擊”。

——美國創新理論大師:熊彼特

在線試讀:


《理解人性:精裝典藏版》

第—部  人的行為

第—章  心靈

一、心靈的基本概念和前提

   我們認為,唯有會動的、有生命的生物才可以擁有心靈。心靈和自由運動之間的關係是固有的,所以任何牢固地紮根於大地的生物均無須擁有心靈。試想,如果某種紮根於大地的植物獲得了情感和思想,那會是一件多麼怪異的事情啊!如果有人聲稱植物能預感到自己在劫難逃並為此感到萬分痛苦,誰又會相信呢?倘若植物壓根兒不可能擁有運用意志的機會和能力,那它又擁有理性和自由意志的意義何在呢?因此,理性和意志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植物身上的。


   運動和心靈之間存在著一種嚴格的因果關係,植物與動物因其得以區別開來。所以,我們務必牢記,內心世界的任何表現均與運動有關。當我們遇到所有和位置變動有關的問題時,我們均需用心靈去預見、積累經驗、展開記憶,如此一來我們方能順利地解決問題,方能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既然這樣,那麼我們在初的時候就要確定這樣一個前提:心靈和運動密切相關,自由運動能力決定了心靈的發展和進步。運動一方面可以刺激心靈,令其變得越來越強大,另一方面可以要求心靈永久保持新鮮的活力,使之永遠處於動態過程中。例如,如果某個人的一舉一動均處於我們的意料之中,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斷定此人的內心世界已經枯竭了,其心靈已經停止發展了。

   二、心靈的功用

   心靈到底具有怎樣的功用呢?倘若從運動和心靈息息相關這一角度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心靈可以讓生物代代相傳,因此稱其為一種攻守兼備的器官並不過分,任何有生命的生物均是依靠這種器官應付其所處環境的。我們的心靈始終處於積極活動、銳意進取的狀態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在持續不斷地尋求安全感。換言之,人類心靈的一切活動均指向了一個終極目標,即確保人類可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並且可以平穩順利地發展下去。此點是我們人性研究的理論基石,只有在這一基礎上,我們方能合情合理地就人的內心世界是無法與世隔絕的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換言之,若想真正了解人的心靈,那麼就必鬚麵對這個問題。我們認為,心靈與其所處的環境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心靈始終受著外部環境的刺激,並會對這些刺激作出回應:或者是將某些能力和力量捨棄,進而令其自身機體免受外部環境的侵害;或者設法使之依附於這些力量,進而令自己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心靈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聯繫是如此之多,可謂不勝枚舉,不過任何联系均與生物體自身有關,換言之,即和人的特性、人體的自然屬性以及人的優缺點有關。而某種特性、某項能力或某個器官的利與弊只能是相對來說的,其價值僅能由生物體所處的環境而定。就自卑情結而言,對於每個人來說,自卑均非的惡;它到底可以為我們帶來好處還是壞處,與我們個體所處的具體環境相關。


   總之,當你思考宇宙與人類心靈之間的諸多聯繫,宇宙中的晝夜交替、陽光普照以及原子的運動,等等,我們就可以切實地體會到此類因素對人類心靈造成的巨大影響。

三、心靈的目標

   心靈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任何的心靈活動均指向一個目標。這說明,心靈是一個包含了諸多行動力的集合體,而絕非一個靜止的個體;這一集合體中的所有行動均由一個原因所引發,均是為了達到一個相同的目標而努力的。實際上,心靈努力想達到的這個目標便是適應其自身所處的環境,而這一目標是深藏於我們所有人內心世界中的目標,我們內心世界的所有活動均在此目標的牽動與指引下進行著。


   心靈的目標決定著人的心靈活動。如果缺少一個始終存在的目標來對人的心靈世界中的一切活動進行規定、延續、修正並指引,那麼人就無法思考、感受、渴望、夢想。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心靈設定目標,原因在於這可以讓其適應環境並對環境做出適當的調整,這就像我們在此之前討論的那樣,於人類而言,其肉體和心靈必然要面對的一個基本任務就是適應環境、尋求安全感。因此可以說,我們要想讓心靈持續向前發展,就一定要設定一個終極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一個可以激發生命活力的目標,而且其本身必須具備持續變化與靜止不變二者統一的特點。


   由此意義可知,就本質而言,我們一切的內心活動均在為未來的某種處境做準備;可以說,除了一股向著某個特定目標前進的力量,我們的心靈中可謂再無他物。所以,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類心靈的一切表現形式均指向相同的目標。


   當我們對世界、對人性獲得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倘若我們還明確了一個人的目標,那麼我們就一定可以將此人諸多行動和表現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挖掘出來,進而明白此類行動和表現的終目的,就是實現其目標,我們甚至還可以預測此人為了實現目標會採取何種行動,這就如同我們將石頭扔到地上時能事先知道其墜落軌跡一樣。


   當然,相比自然法則,心靈世界是截然不同的領域,我們不可能如同預言石頭的墜落軌跡一樣去預測心靈的任何活動,原因是心靈中一直存在著一個始終處於變動狀態的目標。不過可以說,倘若一個人擁有了這樣一個確定的目標,那麼其任何一個心理傾向均會在某種強迫性力量的驅使下自覺地去追求此目標,這就如同此人在無形中受到一條自然法則的支配、指引一樣。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世界上的確存在著某種可以支配心靈的法則,不過那均是一些人為的法則。若是有人聲稱自己可以拿出充分的證據來證明存在著客觀的心靈法則,那麼此人必定是被表面現象蒙蔽了。


   換言之,當一個人確信環境擁有決定作用且不可改變,那麼就能說明此人是在自欺欺人。舉個例子說明,倘若一位畫家聲稱自己打算畫一幅偉大的畫,那麼大家順理成章地會認為其一切行動和表現均應圍繞此目標,認為其將採取一系列必要的行動,而任何行動終一定會為實現畫畫這一目標而服務。當然,大家如此考慮也是情有可原的,原因在於整個過程是那麼順理成章,就如同自然規律一樣。不過,問題是,他真的可以畫出這樣的一幅畫嗎?


   自然界和心靈世界均擁有其獨特的法則,但自然界的法則和心靈的法則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這一點相當重要,任何和自由意志相關的問題均要遵循這一原則。如今,人們已經就一個問題達成了普遍共識,即人的意志並非自由的。事實也的確是這樣,倘若人的意志糾纏或限定於某個目標上,那麼其行動必定會受到束縛。人和宇宙、自然以及社會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如果這一點得到確證,無疑會對目標發揮決定性作用。既然如此,那麼心靈就會給人一種受制於某些嚴格的法則的感覺。不過,若一個人否認自己與社會存在任何關係,並且堅決地站在社會的對立面,或者於現實人生的做法或提議均持反對態度,那麼於此人而言,任何這些看上去好像真實存在的法則都會失效,相反,由其新目標所決定的新法則則會取而代之。


   同樣,當一個人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時,當他打算將自己和同類的感情切斷時,那麼他就不會再受社會生活的普遍法則約束了。總之,我們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確定無疑的結論,即一旦確立了一定的目標,其相應的心靈活動就會隨之出現。


   反過來說,完全存在根據一個人當前的行為而將其目標推斷出來的可能性。這樣做相當有意義,原因在於對自己的目標瞭如指掌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而且,就專業技術角度而言,倘若想對此類人深入地了解,必須要採用依據其行為推斷目標的做法,而且這是所必需的程序。當然,這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原因就在於一個人的某種行為會蘊含相當多的意義。


   不過,我們倒是有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即擷取此人的許多行為用圖表的形式進行比較,例如先將此人的某一種態度確定下來,然後再將符合這一態度的兩種行為找出來,接下來圍繞兩個點分別標示這兩種行為,將這兩個點連接起來之後,時間上的差異就會藉助於曲線的形式呈現出來。借助於這一方法,我們可以對一個人的人生獲得直觀的整體性認識,進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此人。


   一個人成年後的生活方式和其兒時的生活方式是一脈相承的關係,那麼如何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繫呢?為了說明此問題,我們接下來會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位性格極具攻擊性的三十歲男子,其人格發展方面的一些障礙並不曾影響其事業的發展,相反,其事業發展成績斐然。後來,此人因極度抑鬱而前來就診。他抱怨自己無法專注地工作,更是失去了生活的樂趣。他還聲稱儘管自己訂婚了,不過對將來的生活依然沒有絲毫的信心。除此之外,他的嫉妒心相當強,而這不僅讓他備受煎熬,也造成他與未婚妻的關係瀕臨破裂。可事實是,他的嫉妒均是無緣無故的,因為其未婚妻在他人眼裡是完美無瑕的。於是,結果就是,造成他對未婚妻強烈懷疑的問題其實源於其自身。


   我們在生活中或許經常會遇到此類人,他們在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倘若發現自己被對方深深地吸引住了,就會對對方採取一種攻擊性態度,進而導致他曾企圖建立的良好關係破滅。而這一男子就是此類人。


   現在我們就按照此前所講過的方法來將此人的生活方式圖表繪製出來,具體步驟為:將其人生中的一件事情找出來,與此同時設法將其當前的態度和這件事聯繫起來。根據我們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找的那件事情可以根據此人早的童年記憶獲得,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對於童年記憶到底存在怎樣的價值是無法說清楚的。而這位男子早的童年記憶是這樣的:年僅四歲的他與母親、弟弟三人來到一個市場。那裡擁擠不堪,亂糟糟的,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將其抱了起來,不過很快母親就發現自己原本想抱的是弟弟,於是將他放下,又將他弟弟抱起,結果他就被人群擠來擠去,心慌意亂,無所適從。


   我們曾依據其對現狀的抱怨推測出,此人無法確定自己是否受寵愛,也無法忍受他人受到寵愛;就其所講述的童年記憶中,我們也獲得了同樣的性格特徵的推斷,這就證實了我們此前的推測。當我們向這位病人解釋清楚現狀和童年記憶之間的聯繫後,他恍然大悟,馬上就清楚了自己的問題根源。


   人的一切行動均會指向一個目標,而這一目標則由其從兒時的成長環境中得到的那些影響和印象所決定,即在其成長的過程中,年幼的他會因為這些影響和印象形成明確的人生態度和獨特的行為方式。換句話說,即一個人想要達到的理想狀態,或稱之為目標,很可能在其出生後的初數月裡就已經形成了。原因在於就算是在如此年幼的時候,人的某些知覺也在發揮著作用,嬰兒身上的愉悅和不適的反應會因為這些知覺而被喚起;這時,雖然嬰兒在表達其自身意志的時候是以原始的方式進行的,但其心靈已經開始行動起來。


   簡言之,即當一個人尚處於嬰兒階段,那些影響其心靈的基本要素實際上就已經確定下來了;無論其以後會受到何種影響,無論其生活方式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些基本要素均恆定不變。


   一些研究者確信,早在嬰儿期,成年人的主要性格特徵就已經彰顯。這種看法是正確的,不過,正是因為這樣,人們才會錯誤地認為性格得自遺傳。那種認為人的性格得自父母遺傳的觀念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因為它會讓教育工作者喪失信心,進而對教育事業造成相當惡劣的影響。實際上,這種性格得自遺傳的說法之所以被一些人接受,存在著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可以用這種說法來為學生教育的失敗找藉口,從而輕描淡寫地讓遺傳承擔了學生失敗的責任,而教育者本人則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可以說,這種觀點明顯與教育宗旨背道而馳。


   在一個人確立其目標的過程中,社會會對其目標的確立產生極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社會會在兒童內心建立起不同種類的限制,於是兒童得以在各種限制中不斷摸索前進,終找到理想狀態。這種狀態一方面可以保證兒童本人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讓其具備足夠的能力去適應人生。在現實生活中,於兒童而言,到底多大程度的安全才可以稱之為真正的安全,其實他們自己是心知肚明的。我們在此所說的安全並非一般意義上的遠離危險,而是指含義更為廣泛的安全係數,也就是可以保證其在有利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在兒童看來,此安全係數要遠超其應付日常生活以及順利成長所需要的安全。於是,其心靈就會產生支配他人、比他人優越的傾向,而這是一項新的活動。


   和成年人一樣,兒童也存在著將一切對手遠遠地拋之身後的想法。正是由於優越感可以為他們帶來安全感,可以證明他們擁有充分的適應能力,因此他們為了獲取優越感而極盡其所能,並在安全感和適應能力的驅使下早早為自己設定好目標。正是由於內心存在這種強烈的追求,於是其心靈深處就會自然地湧出一股不安定的情緒,而這種情

緒則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漸強烈。


   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當下出現了某種緊急情況,為此兒童要馬上做出明確的反應。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如果兒童對自己可以克服困難失去了信心,他就會竭力逃避困難,為自己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以辯解,而事實上,這種做法正好將其對成就和優越的潛在渴求表現得淋漓盡致。從此之後,一旦遇到此類情形,他們就會避重就輕,不去直面困難。此類人在困難面前的表現大都是畏縮不前,或者是極盡所能地逃避困難,而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出於暫時逃避人生對其提出的種種要求的目的。


   我們在這裡要格外強調一點,人類心靈的諸多反應並非的或終定型的反應。換言之,心靈的所有反應的有效性均是暫時的,屬於不完全的反應,因此我們絕不能認為這就是無可更改的終的答案。尤其是在兒童的心靈成長階段,倘若我們略加觀察就會發現,兒童的心思和情緒變化得相當快,這說明其一切反應僅僅是臨時將其所設想的目標具體化。由此可見,對於兒童的心靈,我們切不可用成年人的標準來衡量。我們對於兒童的心靈成長,務必要立足長遠,審慎地看待其傾盡全力希望達到的那個目標,絕不可以將其當下的表現看得過於化。


   若我們可以將心比心地去理解兒童,那麼就一定可以認識到以下現象:兒童會出於適應生活的目的,為自己樹立一個理想,且其任何行為均圍繞這一理想的實現而展開。因此可以說,倘若想了解兒童的行為動機,我們就一定要換位思考,站在兒童的角度,以兒童的視角來看問題。

《自卑與超越:精裝典藏版》

“自卑情結”這個個體心理學的重大發現之一,已經馳名於世了。許多學派的心理學家都採用且在實踐中使用了這一術語,但我卻不敢肯定他們是不是真的了解或準確無誤地使用了這一術語。例如:對病人說他有自卑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樣不僅無法幫他克服自卑感,反而會加重他的自卑感。我們必須找出他認為的人生缺失,在他缺少勇氣的時候鼓勵他,才有可能真正地幫助到他。每一個神經官能症患者都有自卑情結,所以,自卑情結的有無,並不能把某一個患者和其他患者區別開來。如果我們馬虎地告訴他“你現在被自卑感困擾著”,那麼根本無濟於事,這就好比對一個頭痛的病人說:“我知道你有什麼病,你頭痛!”被問到是否覺得自卑時,許多神經官能症患者都會搖頭說:“沒有。”有些甚至會說:“你說反了,我感覺周圍的人還不如我呢!”


所以,我們根本不用問他們是否自卑,只需要觀察他們的個人行為。行為會告訴我們一個人會用什麼偽裝來證明自己是很了不起的。假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傲慢自大的人,那麼,我們就可以推測出他的感覺:“別總瞧不起我,我一定會讓你們看看我是什麼樣的人物!”假如我們看到一個說話時手勢、表情過多的人,我們也能推斷出他的感覺:“如果不反復強調,誰會注意聽啊!” 我們相信,所有盛氣凌人的言行背後,都有一種必須特別努力才能消除的自卑感。就如怕別人感覺自己個子太矮,要踮起腳尖走路以顯得高一點的人一樣。


在註重身高的孩子身上常常可以看到這種行為。如果問他:“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太矮了?”千萬不要指望他會承認這一事實。因此,並不能因為一個人有強烈的自卑感,就認為他一定是柔順、安靜、拘束且與世無爭的人。自卑感表現的方式是五花八門的,也許,我用三個孩子初次進入動物園的故事能說明這一點。三個孩子站在獅子籠前面時,一個孩子躲在他母親的背後,全身發抖地說道:“我要回家。”第二個孩子臉色蒼白地站在原地,聲音顫抖地說:“我一點都不怕。”第三個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獅子問:“媽媽,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其實,在這樣的環境中,三個孩子都害怕極了,但是每個人害怕的表現,因為人生態度的不同而有了不同。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們發現,自己還是希望所處的環境更好一點,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底氣,那麼,我們就能用直截了當、見效神速的方法迅速改善環境,來消除我們的自卑感。沒有人能長期忍受自卑的折磨,自卑感會讓人們尋找解除自己的緊張狀態的出路。即使一個人已經灰心喪氣了,他認為再怎麼腳踏實地也無法改善自己的處境,他也受不了自己的自卑感,仍然會想方設法擺脫這些感覺,只不過此時他所採用的方法未必能真正地幫助自己,雖然他的目標仍然是“克服困難”,但他所做的事卻不再是設法克服障礙,而是用一種虛假的或錯位的優越感來麻醉自己,但在這樣的麻醉中,自卑感卻與日俱增,因為這樣的麻醉一點效果都沒有。由於產生問題的根源沒有消除,他為克服自卑感而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讓他在自欺欺人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而所有壓在他身上的問題,也會變得越來越沉重。如果我們只能看見他的行為而不能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意義,我們只會以為那些行為是漫無目的的。就我們對他的表面印象來說,他似乎沒有改善自身處境的意願,雖然他和其他人一樣,也在竭力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但是,他卻對改變客觀環境不抱任何希望,那麼,他所有的行為就變得沒有意義了。如果覺得自己軟弱,他會跑到能讓自己覺得強大的環境中去,不是把自己鍛煉得更強壯、更有適應力,而是欺騙自己,讓自己眼中的自己顯得更強大。


他這種方法不會永遠都有效。如果他感覺自己無法勝任工作,那麼,他可能會在家裡發威來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無論他怎麼自欺欺人,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如影隨形。一旦遇到的情況和過去導致他自卑的相似,自卑感就會被激發,它們是他精神生活中長期潛伏的暗流。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便可以真正地說一個人有 “自卑感”了。


現在,我們可以給“自卑感”一個準確的定義了:一個人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並且認為自己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時,出現的情緒就是自卑情緒。根據這一定義,我們可以發現:憤怒、眼淚和道歉一樣,可能都是自卑感的表現。由於自卑感會讓人極度壓抑自己,所以需要用優越感來緩解這種壓抑,但這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因為我們往往只會在沒有用的地方爭取優越感,真正的問題卻被擱置一邊。如果一個人十分自卑,那麼,他就會苦心孤詣地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稍有困難,就會猶疑不決、不知所措,甚至打退堂鼓。


這在廣場恐懼症患者身上能很明顯地看出來,他們持有這樣一種觀念:“我不能走太遠,必須待在熟悉的地方。生活處處都有危險,我應該盡量躲起來。”如果一個人持有這種態度,他就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或一直躺著不肯下床。面對困難時徹底的退縮表現就是自殺。產生自殺傾向的人,放棄了所有生活問題的解決之道,他相信自己已經無力回天。如果我們知道自殺是一種譴責或報復的話,就能理解自殺者是如何爭取自己的優越感的。在每個自殺案件中,我們都會發現,死者一定會把自己的死亡歸罪於某一個人。彷彿在說:“我是所有人類中脆弱、敏感的人,但你們卻對我這麼殘忍!”為了避免跟整體環境的接觸,每一個神經官能症患者都會限制自己的活動範圍,的差別是強弱程度不同。他喜歡和自己必鬚麵對的現實問題保持距離,且把自己局限於自己可以控制的環境裡,為自己造一間狹小的牢籠,關上門窗,就能遠離一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他可以控制的地方,會怒吼呵斥,還是會滿腹牢騷,就看他的修養了。


自卑的人為了更快地達到目的,他會選出好、有效的方法。如果覺得某一種方法不夠好,也會試另一種。但無論他用什麼方法,目的卻是一樣的——不是努力改善自己的處境,而是為了獲得優越感。如果一個孩子發現眼淚是控制別人的武器,他就會變成愛哭的孩子,而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又很容易患上憂鬱症。帶有水性力量的眼淚和抱怨,是一種有效的破壞合作、駕馭他人的武器。使用這一武器的


人和過度害羞、忸怩作態及有負罪感的人一樣,會願意承認自己軟弱,承認自己照顧不好自己,但這些行為背後,隱藏的是自己耿耿於懷的超越目標和不惜任何代價都要凌駕於別人之上的慾望。一個喜歡吹牛的孩子,他的自大情結會成為他給別人的印象,但如果我們觀察他的行為而不是聽他的言論,很快便能發現他同樣有著自己所不願意承認的自卑情結。


所謂“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其實只是神經官能症患者“畫地為牢”的一個特例。如果一個人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愛情問題,就無法成功地克服戀母情結。如果他只在家庭這個小圈子里活動,那麼,他也只能在這個範圍內設法解決性慾問題,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除了熟悉的少數幾個人外,他無法再關注別的人。他害怕與別人相處,因為他擔心沒法以自己習慣的方式來面對一切。有戀母情結的孩子大多數是被母親寵壞的孩子,從小到大的教育經歷讓他們相信:


自己天生就有慾望被滿足的權利,他們從來不知道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家庭之外贏取溫暖和愛情。所以,即使成年後,他們仍然得抓著母親的圍裙帶生活。他們在愛情裡尋找的,不是平等的伴侶,而是可以使喚的僕人,而能讓他們放心的僕人就是他們的母親。任何孩子身上都可以誘發出俄狄浦斯情結,只要讓他的母親寵他、慣他,不讓他關注其他人,讓他與父親冷漠相處,讓他得不到父親正常的關心。


各種神經官能症患者都有某些行為限制。我們可以從口吃者的話語裡看到他的猶疑,殘餘的社會感使得他渴望和同伴交往,所以他很想找別人說說話,但他的自卑心理使他害怕與別人交談,這和他的社會感多麼衝突啊,所以他說起話來就結結巴巴的。學校裡的“差生”、30多歲了還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一直怕談婚論嫁的年輕人、重複做出同一行為的強迫症患者、白天總是精神萎靡的失眠症患者等,都有著深深的自卑情結,這種情結使得他們不願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手淫、早洩、陽痿和性變態的人,生活態度都有重大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他們在與異性的交往中得不到滿足感而導致的。如果我們問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害怕行為不當?”的答案是:“因為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了!”


我們已經說過,自卑感本身並沒有不正常,相反,恰恰因為自卑,人類才會致力於提升自己,文明也才得以進步。例如,因為發現自己無知,發現了自己對預測未來的需要,科學才大行其道,因為科學為人類改進了整體生活環境,要更加了解宇宙也離不開科學,科學是我們因希望更好地控制自然而努力奮鬥的成果。其實,在我看來,整體人類文化的發展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的。如果有一位客觀的外星人來到我們的地球,肯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從人類的各種協會、機構和設施,就可以看出他們為安全感做出的一切努力,如為了防雨而建造屋頂,為了保暖而穿上衣服,為了交通便利而修建街道——顯然,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地球上所有居民中弱小的群體!”就某些方面來說,人類確實是動物中弱小的群體,沒有獅子和猩猩的強壯,也不像別的動物那樣能獨立面對生活的困難。雖然有一些動物也會因為自身不夠強大而聚集在一起,成群結隊地生活,但就合作的程度來說,人類卻比其他動物更多、更深刻。


人類的嬰兒極度弱小,需要多年的照顧和保護。每個人都是從弱小、幼稚的嬰兒長大的,如果人類沒有合作,便只能任由環境宰割,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如果一個孩子不在學習合作中訓練自己,一定會越來越悲觀,陷入難以擺脫的自卑感裡。


我們也明白,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即使有合作精神的人也不例外。沒有哪一個人會覺得自己已經強大到可以左右任何環境的程度。生命太短,而我們的身體又太脆弱,但關於人生的三個現實問題,卻不斷地要求我們尋找更多更完美的答案。我們只能不斷地接近答案,所以我們永遠無法滿足於自己已有的回答。無論如何為尋找終極答案而進行的努力是要永遠繼續下去的,但是只有熱愛合作的人,才會進行有希望、有貢獻的努力,真正地改善我們所處的環境。

……

《烏合之眾:群體心理研究 精裝收藏版》

那些過去被奉為圭臬的教條,其權威在現在似乎遭到了極大的挑戰,我們曾經一度認為,物質是永恆存在的,但近的科學研究發現,所有物質不過是短暫的簡單組合。學界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研究,似乎完善到了極點,難以再進行什麼創新了。但那些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所有著述,依然令我們如痴如醉、愛不釋手——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文明發展的進程難道每次都必須以血流成河的暴力衝突形式的革舊舉新來推進,而不能和平解決?要讓這一問題渙然冰釋,我們只有借助現代心理學的方法來回顧歷史;群體心理與理性個人的心理特徵迥然不同,而群體心理特徵也會因不同的群體而有所差異。


每個種族都會因個人的遺傳因素而擁有一定的共同心理特徵,毋庸置疑,這個種族的氣質也因此而生。但這並不意味著,同一

種族的人所構成的群體心理特徵能和種族的共同心理特徵保持一致。如果一個新群體是由民族中那些目的性強的部分人聚集而成的,那麼,這個群體必然會在原有種族心理特徵的基礎上滋生新的心理特徵。


在所有的種族中,生活中的有組織群體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更是重中之重。這個時代的主要特性之一便是:集體無意識行為取代了個人有意識行為。


我對各種群體問題的考察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不同,但都是純粹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的,不受各種意見、理論和教條左右——這是發現某些真理的方法。由於只是全心致力於探究一種現象背後的原因,而這些探究會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但這並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


著名的思想家高布利特·德·阿爾維耶拉先生曾經表示,由於他的結論與眾不同,所以他不屬於任何當代學派,畢竟這些學派的結論都或多或少地有著各種各樣的謬誤。因為不希望自己受某個學派的影響,帶著偏見和先入為主的立場看待各種事物,所以他坦言自己不屬於任何學派。希望這本新書也可以像阿爾維耶拉先生那樣,既不被歸於某個學說體系又有自己獨到的認知。


為什麼阿爾維耶拉先生會認為我的結論乍看會讓人難以接受?我想我有必要做個解釋。例如,為什麼我會認為群體智能低下,即使群體成員博學多才,智能也低劣;儘管如此,我卻又肯定地斷言,雖然群體成員卓越抑或群體成員平庸,但如果想干涉或取代這些群體,仍將威脅我們現有的社會呢。


這是因為,所有的歷史都不約而同地證明:社會組織如同一切生命有機體那樣龐雜繁複,我們至今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人為地強迫社會組織一夜驟變。然而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卻往往借助那些比革命還要血腥的手段去成功改變這些社會組織。不言而喻,相對社會而言,無論引導諸多變革的理論多麼完美,志向多麼遠大,都無法平衡熱衷於重大改革而帶來的危險性和致命性,它們就如同魔鬼煉獄。只有改變種族特質的變革才是王道,但是,只有時間才真正擁有這種改變種族特質的力量。人人都會受種族內的各種思想、性情和習慣所左右,我們的本性在潛移默化中已經負載了太多種族中的共同物質,種種制度和法律就是我們性格和價值觀的外在體現。然而又有多少人意識到:這些制度和法律,它們僅僅是我們性格中的產物,又怎麼可能依賴它們改變我們的性格?


研究產生這些現象的民族對研究社會現象的意義重大,當我們研究某種社會現象的時候,必須意識到要分清先後、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考察的必要性。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發現:純粹理性的真理往往與實踐理性的經驗截然相反。這個認識幾乎可以適用於任何領域,包括自然科學領域在內。倘若從真理的角度分析:無論是一個立方體還是一個圓,它們都是根據相關公式做了嚴格定義的固定幾何形狀;假若從感官印象的角度分析,那麼這些幾何圖形就會十分不同;從透視的角度分析,立方體就可以變成錐形或方形,圓可以變成橢圓或直線。當然考察這些真正的形狀,自然是遠比考察它們所呈現出來的虛幻形狀更為重要。因為它們,且也只有它們,是我們可以看到並且能用攝影、繪畫技術來再現的形狀。生活中,更多時候,確實是不可見的事物比可見的事物包含更多的真理。假如我們只是簡單地根據事物的幾何形狀來判斷它們的存在形式,那麼這種間接性認識,就極有可能導致我們對自然產生誤解,使我們更難認識這些事物固有的真實狀態。試想,如果人人都只能複制和翻拍事物,卻不能親自體驗的話,我們對事物形態的正確認知還會存在嗎?而事物形態的抽象知識假如只是掌握在少數知識分子中,它的存在又有什麼價值呢?


懇請那些致力於研究社會現象的學者,都能時刻共勉一條真理:相對文明的誕生和繁榮而言,我們不僅需要關心社會現象的理論價值,更值得我們重視的是社會現象的實踐價值,事實上也只有實踐價值有意義。為了更好地保持理性的審慎,避免妄下結論,我們在考察每個現象背後的初邏輯時,務必要重視這條真理。


其次,在社會現象紛繁複雜的境況下,要想全盤掌握或預見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關結果是完全不現實的。眾所周知,現象的背後都會隱藏著若干未知的緣由。由於這種超過我們分析範圍的意志,或許正是這些巨大的無意識意志頻繁催生了這種種可見的社會現象。相對波浪般的可見和可感知現象而言,這種無意識無疑會被看作容納百川的海洋。這樣看來,可見現象無非就是我們無意識般的海洋深處水流湍急的表象。介於群體大多數行為在精神上的獨特、低劣,少數行為受神秘力量支配的現象,使得大家眾說紛紜,是命運,是自然還是天意?更有甚者,法國人稱之為幽靈的聲音。事實證明,我們無法忽視它的威力,雖然目前尚不了解這種力量的本質。


每個民族的內心深處,似乎都會被一種持久的、不可思議的力量所支配。就好比語言,世間還有什麼事物能比它更複雜、更有邏輯、更精妙呢?但對這種組織程度紛繁複雜且完美無瑕的產物而言,除了人類無意識中潛藏的天賦可以創造它,還能有什麼智慧可以奇蹟般地創造它呢?即便是博學多才的學者和相對權威的語言學家,他們也僅僅是找出相關語言的規律和章法,至於創造,那是遙遙無期的事情。即使是思想——諸如那些偉人的思想,誰又敢肯定它們完全是有意識的產物?表面上,是單個腦袋萌發這些思想,退一步講,如果沒有人類無意識的天賦提供的思考能力和社會提供的思考素材,這些思想又怎能健康萌發、存活?


由於群體的無意識,使得這類物種擁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力量,隱藏著我們不為人知的秘密。大自然中那些受無意識本能支配的低能弱智生物,它們所擁有的複雜性、神奇性的動作,都使得人類為之驚嘆!理性——究其根本也不過是無意識的產物之一,它是我們時代較近的人類才能有的禀賦,由於它的局限性很大,至今都不能成功幫助人類理解無意識,揭示無意識的運行規則。而要理性深入到無意識,則依舊還是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其實理性力量相對無意識力量而言,實在是太微不足道,因為無意識力量才是永恆地主導我們所有行為的決定性力量。


在我們偏安一隅、不想漫無目的地思考和猜測,只願全權依賴科技手段來感知事物、汲取知識的情況下,若還想勉強得出基本正確的理論,那就必須留心所有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社會現象,同時還要限制思考的對象和範圍。當然,這些理論也未必十分完善,畢竟在我們可感知和認識的現象背後,依然隱藏著我們無法感知的潛在規則與力量。


任何一場革命都源於民族思想的變化,這是大眾時代來臨的本質變革。不論是羅馬帝國的衰亡還是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都向我們證明——每場革命暴動之前的大動盪都取決於三個要素:政治變化、外敵入侵和王朝的傾覆。我們在綜合考察這些動盪發生的根源時,就會發現,人民思想的重大轉變是每次動蕩的主要原因。歷來場面浩大、廝殺慘烈的烽火硝煙,在今天看來,並不是導致某個文明發生真正重大革命的重要根源,更多是取決於人類的思想、觀念和信仰的變化。我們所緬懷的所有歷史事件,無非是人類思想發生深刻轉變而催生的可見後果。由於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思維結構,以至於我們難以洞察社會動蕩的玄機,由此可知,形成思維定式並且世代相傳的威力不可小覷,它足夠穩定以致讓人類忽略它的存在。


當今時代,也是人類思想發生深刻轉變的關鍵時期之一。


之所以這樣,取決於兩個基本要素。首先,文明賴以建立的根基是信仰。而目前大眾道德淪喪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所有宗教、政治和社會信仰不是衰亡便是泯滅;其次,由於科技的發達,全新世界已經逐步拉開帷幕,人類的生存環境和思維結構也因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縱然舊信仰與舊觀念已然千瘡百孔,但人類依然被其強大的慣性所左右。然而,即將取代它們的新觀念和新信仰還未成形,顯然這個階段處於過渡狀態,社會局勢必然會混亂動盪。


筆者不能妄下斷言這個過渡狀態會持續多久,演變到何種地步。我們也並不清楚,未來社會建立基礎的信仰和觀念是什麼。但不可否認,無論未來社會的信仰、觀念如何,作為一股正在崛起的新力量,一股未來時代至高無上的力量——大眾力量,不容忽視。過去所謂的理所當然般的觀念和信仰,而今都已瀕臨邊緣、垂死掙扎中——成功的大革命摧毀了它們。踏著歷史的廢墟,從發展趨勢來看,大眾力量即將成為可以取而代之的力量,不久的未來,它將與其他力量結合成真正的時代主流。是的,在這樣一個曾經被我們奉若神明的悠久歷史信仰坍塌殞滅、舊的社會法則逐步壽終正寢的時候,大眾的勢力將會所向披靡,並且勢不可擋,日益強大。


我們即將進入大眾時代。


歐洲各國的傳統政策和君主之間的對抗,成功引發了19 世紀之前的歐洲大革命。那個時代的大眾信念和理想不過是權貴們肆意蹂躪的玩物,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截然不同的是,現如今,各種傳統、統治者的個人傾向或權貴之間的相互對抗斷然無法引發相關革命,反倒是,大眾的聲音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優勢。無奈之下,統治者不得不開始重視大眾意見,更過分者唯大眾馬首是瞻。從此結束了由王侯將相的會議主宰民族命運的時代,步入了由人民的意志主宰的時代。


而我們這個過渡期,引人注目的是大眾的各個階層正在進入政治生活。事實證明,他們正在成為統治階層。眾所周知,古已有之的普選制度在實行期間,那些擁有選舉權的大眾,向來都是無足輕重的。所以人們對那些貌似被大眾推選出來的領袖,持質疑態度也在情理之中,這和政治權利的轉移過程是否明智是同樣的道理。


由於大眾勢力的壯大,那些被廣泛傳播的觀念逐漸在大眾頭腦中紮根,從而促使一盤散沙的個人,逐漸團結逐步結為社會群體,他們有了為實現自己的理念和利益而進行抗爭的強烈意識。


大眾通過各種結集,逐漸掌握了那些和自己利益息息相關的信念和信息——即便信念不夠正當但界限著實明確,大眾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進而成立各種聯合會,這也迫使各個政權逐步俯首稱臣。為了支配勞動和工資,無視一切經濟規律,大眾成立工會。後演變成,越來越目中無人的大眾支配著政府的議會,所謂的委員會的傳聲筒,就是那些優柔寡斷唯唯諾諾的議員而已。


大眾具有徹底的破壞性。而今,大眾越來越清楚,他們秉持的信念,其實就是原始的共產主義。他們限制工作時間,把礦場、鐵路、工廠和土地統統國有化,還試圖平均分配所有生產資料——大有非摧毀當下社會不可之態,只是想著應該為百姓的利益而消滅王公貴族或商界巨頭。現在的我們都深知,這作為一種原始信仰,只有在文明之前,才是正常的狀態。而當時這種共產主義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


因為組織的力量,大眾群體缺乏審慎的思考,且好衝動行事,認為自己所向無敵的勢頭日益彰顯。我們都目睹過他們所信奉教條的誕生過程,然而這些教條很快就會擁有舊式教條的威力,擁有專橫武斷的專制——毋庸置疑,大眾神權即將取代君主王權。


思想狹隘,觀念陳腐,對任何新事物都疑慮重重,時時表現出低能弱智的膚淺和自私等,這正是當下這種時期中產階級的普遍現象。由於驚恐於大眾力量的日益強大,致使那些向來對中產階級抱有熱情的學者更是把這些特徵表現到極致。瀕臨絕境、一籌莫展的他們,為了對付大眾莫衷一是的觀念和信仰,只能紆尊降貴,求助於往日他們嗤之以鼻的教會和道德。他們高調聲明科學已經崩潰,向羅馬教廷滿心懺悔的同時,還提醒我們《聖經》有啟示性真理的教誨。


但他們卻不知道,現在為時已晚。由於大眾早已不再關心宗教皈依之事,所以即便神祇真被他們打動,大眾頭腦也已經不受其影響。一切只能歸咎於這些勸說者,而不是歸罪於大眾。他們早已拋棄了諸神,大眾拋棄的,不過是他們早已拋棄的。無論天界還是人間,事實已成,覆水難收。


科學只是探索少量人類智力能夠把握的相關知識,它也僅僅是探索真理,而無視人類的喜怒哀樂。科學無立場,它從不向人類承諾任何希望或幸福,更不會陷入當今社會這種精神上的無政府狀態。事實上,這種群龍無首的狀態,也不是科學導致的。人類能做的是向科學妥協,沒有任何力量能恢復被科學摧毀的幻想和希望。


大眾明確的意圖就是:徹底摧毀一個衰敗的文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歷史告訴我們,如果文明賴以建立的道德基礎不存在,無意識的野蠻群體會通過各種革命迫使其毀滅或解體。創造和領導文明的,歷來是少數知識精英而非大眾,所以他們被稱為野蠻人是名副其實的。然而大眾只有強大的破壞力,且其意志永遠停留在野蠻階段。要想走出本能狀態,懂得未雨綢繆,制定複雜典章,就必須進入理性狀態的文明階段,這也是文化的高級階段。事實勝於雄辯,我們看到的是,僅靠大眾本身是完全不可能實現

這些目標的。毫不誇張地說,大眾的純粹性破壞作用和加速病危或死屍腐壞幾乎沒有區別,因為他們的確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卻不善於建立一個新世界。


古往今來,當一種文明結構即將瓦解時,促使它徹底顛覆的,幾乎總是大眾。也只有此時,才能更清晰明了地體現出大眾的歷史使命,那些群體的規則,被我們想當然地當成的歷史準則也就水到渠成。


無論人類即將面臨什麼,都必須接受群體的力量,這似乎成了所有國家統治者的統一信條,因為他們都意識到了群體力量的強大。所有反對群體信仰或觀點的理論,也都徒勞無益,這也榮陞為大家的共識。而這可能預示著西方文明的後一個階段倒退到群龍無首的混亂時期,每個新社會的誕生都不可或缺的標誌就是——大眾力量的崛起。


岌岌可危的難道只有西方文明嗎?試問,我們的文明也會有同樣的命運嗎?


以史為鑑可以得智,這種擔心並非杞人憂天,只是人們暫時無法給予相應回答。


我們注定都要屈從於大眾的力量,縱然我們無法預知社會如何進展,介於群體鼠目寸光沒有任何長遠打算且又無視一切障礙的緣由,任何障礙必然都會被逐一清除。


研究大眾心理的重要性。固然關於群體的話題已經成為熱門話題,但我們對群體始終知之甚少。心理學專家對群體生活之所以熟視無睹,是因為感覺他們的心理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很難沾邊,即使偶爾有目光投向群體,也只是聚焦於犯罪群體而已。其實,犯罪群體只是其中之一罷了,雖然它確實存在,但過分忽略其他各類群體難免有些得不償失。所以僅僅依靠研究犯罪群體來解構群體的精神構成,這就好比片面地用犯罪動機來剖析所有人的心理特徵一樣,只能以偏概全,結果也會讓人匪夷所思。


縱覽那些偉人、宗教創始人、開國君主等,不論是小頭目還是所有信仰的使徒和傑出的政治家,他們都深諳群體心理學,縱然有可能只是下意識間的智慧。出於領導者對群體心理特性本能且可靠的認知,他們可以輕鬆地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拿破崙憑藉自己對法國大眾那非凡的洞察力而戰果累累,但由於缺乏對其他民族群體心理的了解,導致他征討西班牙,尤其是征討俄羅斯時不幸遭遇滅頂之災。對於如今那些沒有能力統治群體,只求充當唯諾者,避免被群體任意支配的政治家而言,群體心理學知識成了他們後賴以生存的保障。


要想明白法律制度對群體作用的無足輕重,理解他們多麼善於人云亦云,多麼容易妥協於被強加的觀念,領導者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群體的心理。把握情感,才是真正領導群體的王道,依賴純粹平等學說的時代已經遠去。要知道,群體是情感的奴隸,找到可以讓他們動心的事情和能夠誘惑他們的事物,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我們會好奇:一個打算實施新稅制的立法者,會選擇理論上公正的方式嗎?


其實,相對普通大眾而言,不公正的方案是好的。容易讓人忽視的就是那些不易懂又讓人匪夷所思的製度。這也造成不論間接稅多高,大眾都會接受的現象。然而每天所支付的份額特小的消費品稅金,完全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消費習慣,進而徵稅進展得神不知鬼不覺。但是若按薪資或其他收入比例徵稅,每次要求納稅人繳費一大筆,且不論這種稅制理論上的負擔如何的小,這都必然會遭受無數人的反對,


立法者深諳此道,大筆金錢的支付意味著刺激大眾心理,進而採取零星稅金代收,實在高明。只是因為新稅的支付方式是在無知覺中進行,我們無從察覺。然而這種深謀遠慮,大眾是遠遠無法做到的。


例證很簡單,原理也易於理解,拿破崙和先前諸多統治者都深諳此道,很遺憾當代諸多立法者對此茫然,這也致使他們無法領會這些原理。儘管他們經驗豐富,他們還是不能更好地理解,為何大眾異常排斥純粹理性原則的指導。


大眾心理學在各領域的諸多方面,都相對應用廣泛。掌握這門科學,可以使你真正讀懂歷史和經濟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假設不懂這門科學,必然會有諸多歷史和社會事件讓你時常匪夷所思。本書會讓你了解到,即便是被譽為法國傑出的現代史學家的泰納,由於他缺乏對大眾心理學和人類本性的認知,對法國大革命的理解也是異常片面的。泰納采用自然科學家的考察方法來研究法國大革命,眾所周知,自然科學研究的對像是沒有情感和道德因素的群體。然而,歷史發展的真正緣由恰恰正是這些因素。顯而易見,僅僅是實踐層面,大眾心理學也越發值得人研究。


不可否認,破譯人類的行為動機,如同確定某種礦物或植物的屬性一樣有趣。

1608384496965923.jpg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NT$1699
最新訂購
  • 基隆吳**[0986***477]

    4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新北謝**[0920***148]

    4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錢**[0932***978]

    11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中黃**[0918***648]

    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新竹柳**[0946***433]

    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南柳**[0988***651]

    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北陳**[0933***642]

    4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張**[0951***477]

    1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基隆張**[0933***645]

    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高雄錢**[0918***585]

    20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桃園周**[0932***288]

    4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孫**[0933***643]

    1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南符**[0918***925]

    7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高雄孫**[0966***526]

    半小時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桃園黃**[0918***636]

    半小時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謝**[0956***913]

    11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新北孫**[0933***794]

    1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南張**[0951***225]

    1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桃園柳**[0946***180]

    7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南方**[0966***167]

    1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高雄吳**[0951***425]

    1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基隆黃**[0966***216]

    20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南黃**[0933***594]

    2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新北趙**[0998***988]

    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基隆楊**[0920***208]

    半小時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新竹鄭**[0956***794]

    2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楊**[0932***439]

    20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北鄭**[0998***893]

    1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北柳**[0978***140]

    20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中劉**[0938***152]

    2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仲**[0968***472]

    1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謝**[0966***330]

    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錢**[0978***560]

    20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桃園周**[0920***717]

    11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高雄周**[0960***765]

    2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趙**[0938***908]

    半小時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新北劉**[0968***326]

    7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基隆黃**[0978***392]

    半小時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中錢**[0918***442]

    4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高雄仲**[0960***908]

    半小時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中劉**[0956***203]

    1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嘉義黃**[0932***955]

    1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中趙**[0938***708]

    4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中李**[0920***486]

    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高雄李**[0966***785]

    2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桃園黃**[0946***831]

    20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中謝**[0956***987]

    25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新北趙**[0966***594]

    12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新竹朱**[0932***911]

    11分鐘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臺中趙**[0918***484]

    半小時前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 心理學暢銷大全集(精裝全5冊):烏合之眾+自卑與超越+心理類型+理解人性+自我與本我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