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NT$1420NT$1999

三千年城邑史,八百年首都史,作家邱華棟經年力作,為偉大首都立傳,葉兆言大成之作,透過南京看中國歷史,讀懂南京,就是讀懂中國歷史


首页.jpg

详情1.jpg

内容简介蓝色.jpg

北京歷史源遠流長,從春秋戰國到金元明清,再到近現代以來的巨大變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年代裡的世界大都市的形成,以及當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的建設,都是北京作為世界大都市的傳奇般的擴寫。這一雄偉的歷史進程和時間的鑄造,使北京成為了人類的建築傑作。

《北京傳》結合了時間和空間的轉移,梳理出這座偉大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全景觀。這是一個作家個人的城市觀察,又是一座偉大城市的個人記憶。一磚一瓦,一個個的詞彙,構成了北京這部大書,一座古老而又宏偉的城市躍然紙上。

作者简介蓝色.jpg

邱華棟

當代作家,現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著有長篇小說《夜晚的諾言》《白晝的喘息》《正午的供詞》《花兒與黎明》《教授的黃昏》《單筒望遠鏡》《騎飛魚的人》《賈奈達之城》《時間的囚徒》《長生》等12部,中篇小說《手上的星光》《環境戲劇人》等32部,系列短篇小說《社區人》《時裝人》《十一種想像》《十三種情態》等180多篇。共出版有小說、電影和建築評論集、散文隨筆集、遊記、詩集等各類單行本100多種。多部作品被翻譯成日文、韓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和越南文。

目录蓝色.jpg

序章:中國尊的?t望——1

第一章:薊城與燕都——21

副章:董家林與永定河——51

第二章:唐幽州城——65

副章:潭柘寺的守望——90

第三章:遼南京城——103

副章:天寧寺與蕭太后河——125

第四章:金中都城——139

副章:離宮苑囿與燕京八景——168

第五章:元大都——185

副章:郭守敬與馬可·波羅——210

第六章:明北平府與北京城——231

副章:阮安與明長城——262

第七章:清京師——275

副章:恭王府與東交民巷——303

第八章:民國北平市——321

副章:正陽門火車站和老舍——350

第九章:新中國首都——365

副章:“梁陳方案”與“國慶十大建築”——392

第十章:國際化大都市——409

副章:長安街與北京天際線——446

第十一章:未來之城——465

副章:城市副中心與北京新機場——488

終章:智慧北京——509

後記——530

主要參考文獻——536

媒体评价蓝色.jpg

《北京傳》視角宏闊,高屋建瓴,梳理了我們的首都北京三千餘年以來的歷史傳承、空間變化和功能演進。作家邱華棟沿著歷史的腳印一步步寫來,以講述朝代的更迭、城址的變遷、城市的核心建築為主線,輔以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建築等,再融入城市的選址、道路的形成、民族融合的過程,綜合考察和辨析,共同構成了有理有據、有血有肉的《北京傳》。 《北京傳》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歷史,也是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個民族的歷史,具有史料價值,也具有知識普及價值。

——白燁

在這部《北京傳》中,作家邱華棟提綱挈領寫了北京三千年的城邑史,八百多年的首都史,寫了北京的深厚悠長的歷史,也寫了它與時俱進、日新日進的現在,更以前瞻的筆觸,想像了北京作為智慧城市的未來。作品在結構上分為主章與副章,主章是對城市演進過程的重點敘述,是對朝代更替過程中城市的狀態的描述;副章選取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和建築、規劃等,作為一種補充性的敘述。就像一棵開花的果樹,主幹挺拔,而分枝上滿綴花朵,這樣的結構極富新意。邱華棟作為一個成就斐然的作家,有豐富的寫作經驗和對大型文體的掌控能力,他的時代感和文學性受到文學界和讀者的廣泛好評。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作家。

——孟繁華

在线试读.jpg

建造元大都,燕京地區的老百姓負擔沉重,付出了巨大辛勞。僅在公元1271年,從大臣魏初的奏摺中就能夠看到,營建大 都城,一年所用的人力不下一百五六十萬人,幾乎全國的工匠都集中在這座城市,木工、鐵匠、瓦匠,各種工匠為大都城的營建貢獻力量。

這座城市按照劉秉忠的規劃設計,是從圖紙上平地而起的、規模空前的都城。劉秉忠巧妙地利用了高梁河水系,將西山水源、高梁河、太液池水系貫通起來,作為大都城的供應水源。此前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從薊城、燕都到唐幽州城,再到遼南京和金中都城,所依賴的都是蓮花池水系。

劉秉忠確立鼓樓為南北中軸線對應的中心點之後,以麗正門南的一棵大樹為南部起點,那棵樹後來叫作獨樹將軍,披紅掛彩,受人祭拜。

公元1262年,大都籌建處又從汴京北宋的皇宮舊址上,拆除了宋、金時代的舊宮殿,把能用的木材和石材都運到了北京,用於大都建設。

也是在公元1262年,郭守敬通過興建水渠,將高梁河與玉泉山水源連通,把高梁河引入城市水系,又向東連通了通惠河。這樣就連通了京杭大運河的漕運,通過大運河把南方的貨物運到現今鼓樓南側的銀錠橋旁的碼頭。

元大都的興建得益於這條水系的補充,使得後來漕運興盛起來,元大都的經濟繁榮和貨物流通得到了保證,也使元代興建皇家園林得到了物資供應的保證。

公元1265年,郭守敬疏浚了金代的舊金口河河道,為的是便於把西山的大量石材和木材,通過漕運的方式運送到大都營建的工地附近。

公元1267年正月,這些籌備工作完成,元大都的城建工作正式開始。元大都的建造,首先建造的是宮城,五年之後的1272年,宮城初成,東華門、西華門左右掖門也都建好了,第二年,宮城的主殿大明殿開始修築,1274年,忽必烈在建成後的大明殿接受皇太子和大臣們的朝賀。

元大都城內的宮城是1276年竣工的,前後花了十年時間。

公元1272年,大都城的城牆也開始興建,一直到1287年才建成。從時間上來計算,不算動工前準備材料和勘測規劃所花的幾年,從1267年開工建設,到1287年元大都城牆的整體竣工,前後花了二十年。

從元大都城的空間結構上來看,宮城、皇城、大城,形成了從內向外、三重城垣層層相套的結構。元大都的宮城首先確立了一條南北中軸線,這樣皇城和外城在外面繼續擴展的時候,不離開這條中軸線的主軸。

有學者認為,和現今貫穿南北城,呈現為一條長達八公里的中軸線不同,元大都分別有一條北中軸線和一條南中軸線,兩條軸線在鼓樓附近交匯,但不完全相銜接對應。如果南北中軸線完全對起來,就是死對,所以是錯開的,這一點和五行陰陽學說有關。因此,現在的舊鼓樓大街南口,就是北中軸線的南終點,而鍾鼓樓,是南中軸線的北終點。

南中軸線,南起外城正南門的麗正門,然後向北穿越皇城的櫺星門,宮城的前門崇天門和後門厚載門,經過現今的地安門橋一帶的萬寧橋,直達城市中心所建的一座高閣——中心閣,在中心閣西側二十米處建有中心台,那就是劉秉忠當時測量的元大都的中心點。

這個中心台西側就是鼓樓,鼓樓北邊是鍾樓。這裡是元大都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我們了解元大都建設的一個聚焦點。

按照左祖右社的禮制,在元大都齊化門(現在的朝陽門)建了太廟,在平則門(現在的阜成門)建了社稷壇,並且把皇宮建在太液池和瓊華島的東側,在城北規劃了交易市場,實現了前朝後市的建築理念。

元大都的皇城位於大城南部,周長二十里,皇城的牆外都種上了大樹,這面皇城的城牆也叫蕭牆。在皇城的城門櫺星門和大城的南門麗正門之間,是一個宮廷廣場,兩邊是千步廊,衙署和官員辦公地就在千步廊的後面。

此時,瓊華島已經改名為萬歲山了,現今的北海公園當時叫作太液池,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宮城和皇太子居住的隆福宮,以及太后居住的興聖宮,成為三個圍繞在萬歲山東西兩側的三個宮殿建築群體。

比較來看,漢唐長安城的皇城和宮城都在大城的北部,北宋汴京和金中都的設計中,皇城和宮城在大城的中心位置。而元大都的皇城和宮城,則在大城偏南的位置,這一點可能略有不足。這是因為太液池水系的影響,這樣的規劃設計已經是符合地理地形的處理了。

元大都地面的宮殿建築,現在都沒有存留。根據一些歷史文獻,如元代陶宗儀的《輟耕錄》等書的記載,和現代建築學家的複原想像,元大都宮城內的宮殿建築氣勢宏偉,富麗堂皇,威嚴聳立。

详情2.jpg

详情3.jpg

编辑推荐蓝色.jpg

1、長居六十年,筆耕四十載,葉兆言注定要寫《南京傳》

他是“南京城裡最後一位文人士大夫”,南京*理想的文學代言人,被公認為書寫南京最多,也是寫得最好的當代作家。

“我寫過很多與南京有關的文字,覺得自己不會再寫,不可能再寫。直到找到一個新的角度——通過南京這扇窗戶把中國歷史說一遍……沒想到創作狀態會那麼好,有段時間,每天工作將近十個小時,結束時天旋地轉,彷彿雲裡霧裡。真是瘋狂,作為一個寫作者,一個上歲數的老同志,能夠這樣,實在太美妙。” 

2、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以史為綱爬梳剔抉南京城市歷史

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見證了南京的興衰榮辱。葉兆言以朝代為章,回溯兩千年前秣陵的一株小樹苗,如何走過三國烽火,六朝金粉,南唐輓歌,明清隆替,民國風雲,在歷史的洪流中淬煉成形。他以史學家的哲思、文學家的妙筆抖落塵埃,用時光深處的一個個人物和故事,重述古都千年的繁華與破敗,落寞與頑強。

3、《南京傳》是中國歷史的別傳,一部以南京為基點的中國史,讀懂南京,就是讀懂中國歷史

鐘山虎踞,石頭龍盤,南京自古有帝王氣象,但煙雨秦淮從來不是虎狼之地。南京有一次次建都的熱忱,也有一次次亡國的悲涼;有無數次城市保衛戰,卻沒有一場以勝利告終;六次毀城,再崛地而起……沒有任何一座城市,經歷過這樣的跌宕起伏,屈辱與榮光如此頻繁地交替著,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像南京這樣清晰地展現中國歷史的滄桑,南京是一本*好的歷史教科書,它與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但它是歷史的失意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南京傳》就是中國歷史的別傳,是一部以南京為基點的中國史。

内容简介蓝色.jpg

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作為一位公認的文章大家,葉兆言對他寫了四十年的南京有著獨特理解。

南京為他提供了一個講述中國歷史的平台,它不斷被破壞、被傷害,又不斷重生、發展;它在每一個歷史轉折點上都濃墨重彩,又以失意者退場;它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歷史的滄桑。

在這部集其四十年寫作大成的《南京傳》中,葉兆言以史為綱爬梳剔抉南京歷史:從公元211年孫權遷治秣陵,到1949年百萬雄師過大江,歷經東吳霸業、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國風雲,南京如何一步步走來?秣陵、建業、石頭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稱有何歷史意義?從竹籬笆到明城牆,城市建制怎樣演變?孫權、蕭衍、李白、顏真卿、李煜、王安石、辛棄疾、朱元璋、朱棣、利瑪竇、張之洞、孫中山,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樣不朽的傳奇? ……

葉兆言南京人立南京傳,文學家亦史學家,“透過南京這扇窗戶看中國歷史”,抽絲剝繭、細細道來。在這裡,南京不僅是一個敘事空間,更是一個極目遠方的平台,而《南京傳》,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以南京為基點的中國史。

作者简介蓝色.jpg

葉兆言

1957年出生,南京人。 1974年高中畢業,進工廠當過四年鉗工。 1978年考入南京大學,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 80年代初期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葉兆言中篇小說系列》,三卷本《葉兆言短篇小說編年》,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煞》《別人的愛情》《沒有玻璃的花房》《我們的心多麼頑固》《很久以來》《刻骨銘心》,散文集《流浪之夜》《舊影秦淮》《葉兆言散文》《雜花生樹》《陳年舊事》等。 《南京傳》為葉兆言2019年作品。

目录蓝色.jpg

第一章:東吳的天空

1秣陵栽下的小樹苗

2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3公元229年

4多宮制的建業

5紅塵晝昏,中逵泥濘

6赤烏群集前殿

 第二章:六朝人物(上)

1一片降幡出石頭

2牛繼馬後,衣冠南渡

3王與馬,共天下

4新亭對泣

5北伐,克復神州,一個夢

第三章:六朝人物(下)

1南腔北調

2魏晉的風度

3甘露降生,國號曰宋

4無情是台城柳

5哀江南賦

 第四章:吳姬壓酒勸客嘗

1陳叔寶全無心肝

2石頭城蔣州府

3李白來了

4烏龍潭

 第五章:南唐往事

1畫牛的韓滉

2徐知誥和李昪

3一江春水向東流

第六章:舊時燕子傍誰飛

1臥榻之側

2辛棄疾登建康賞心亭

3景定建康志

4蒙古達達來了

第七章:應天府 

1 誰才是真正的吳王

2南京的城垣

3永樂大帝

4 遷都

5貪的武宗

6在南京的利瑪竇

7 相公止愛錢,皇帝但吃酒

第八章:治隆唐宋

1桃花扇底看前朝

2殺了金聖嘆

3南京城裡的柏林牆

4兩江總督大人

5秦淮冬盡不堪觀

6太平天國

7胡家花園

 第九章:民國肇生

1江寧馬路

2南洋勸業會

3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4二次革命

5黃金的十年

6酖毒山川亦可憐

7國民代表大會

後記

前言.jpg

【葉兆言關於《南京傳》的話】

 寫《南京傳》的初衷

我覺得為一個城市立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光寫南京的歷史,我並沒有太大興趣。我特別想寫一寫中國歷史,根據我的閱讀經驗,只有兩個城市特別適合講中國的歷史,一個是北京,它是中國的中心,特別適合於敘述大一統江山的歷史。還有一個城市就是南京,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中華文明核心的一個“備胎”。而西安、洛陽,可能更適合講漢唐這種斷代的歷史。

南京這個城市和中國的歷史形成了一種反差——當中原王朝很不幸的時候,需要一個地方能躲避的時候,南京就是一個選擇。當中原王朝很穩定的時候,這個地方就要被警惕,那麼它就會千方百計地打壓南京。所以說,南京這個城市無論興盛還是衰落,都是可以很好地來說中國歷史的。我們說金陵王氣,這種王氣都是從“備胎”的角度來談的,北方不行了,西晉不行了,逃到南京來,成為東晉。

寫《南京傳》帶來的新挑戰

我寫過很多南京的書,如果沒有不一樣,我根本不會去寫,如果不能從南京來敘述中國的歷史,那我覺得就沒有意思。所以我這次寫的角度,跟我以往寫南京的什麼地理、風物、歷史,完全不一樣,我這次不玩這個,我這次就是從各個不同時期的南京來看中國。

比如我寫唐朝時的南京,很重要一個點就是李白,李白他就是一個書呆子,他瞎說八道,居然在他的傳記中說他是南京人,這完全是胡扯,誰都知道他不是南京人。同時他又千方百計要把唐朝的都城遷到南京來,這充分體現了一個詩人的浪漫。其實隋唐執政者都有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要防止南京這個地方的金陵王氣,隋朝統一後,隋文帝楊堅把南京這個城市毀了,就是要扼住它的王氣。唐玄宗時期各地都有軍閥,他突然發現危險的恰恰不是南京了,危險的是河北、山東、河南……這就涉及到了整個唐朝的政治格局。南京不僅僅是一個敘事空間了,我其實在寫一本以南京為基點的中國史,我是從南京這個窗口來看中國。就是因為它全新,它和以往完全不一樣,我就有寫作熱情,我也願意寫。

南京和個人寫作的關係

南京這個城市,就是我坐的這張板凳。我跟你說話,總得坐在一個地方,或者站在一個地方跟你說話,我不可能懸浮在空中跟你說話,南京就是我站著的這塊地、我坐的這張椅子。我為什麼寫南京?不是因為它有多好、多美、多有詩意,它在城市排行榜上排第幾,我覺得這個就沒意思了,就有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了,我只是覺得用它來敘述中國歷史比較方便。

媒体评价蓝色.jpg

在中國歷史舞台上,長安洛陽謝幕太早,北京上海登台太晚,只有南京一直在唱念做打,記錄了最多最久的興亡。

 ——高曉松

在线试读.jpg

秣陵的小樹苗

南京的城市歷史,應該從三國時代的東吳開始。為什麼呢,因為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個城市的記錄才算有點靠譜。在此之前,當然也會有文字記錄,也會有各式各樣考古發現,然而更多的還是一些傳說。說起來好像尋根求源,好像來頭也不算小,其實都是七零八碎的東拼西湊。六朝文物草連空,雲淡雲閒今古同,所謂更為遙遠的考古發現,不過說說而已,有時候也是為寫文章而寫文章,當不了真。

譬如南京湯山的古猿人,譬如以市區鼓樓崗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譬如被稱為湖熟文化的秦淮河流域密集原始聚落。還有楚國在今天六合設置的棠邑,據考證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早地方建置。吳王夫差在朝天宮一帶修築的冶城,越國滅吳後在中華門外長干裡築的越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建了金陵邑,金陵之名便源於此。這些記載說起來都似乎言之有理,無一不顯得太空洞,都太像傳說,像虛無縹緲的九州禹跡一樣,你說有就有,說沒有也不礙什麼事,反正是讓人看不見摸不著。

很顯然,要描述南京歷史,要展現南京文化,要給這個悠久的城市豎碑立傳,合適的方法,恰當的形容,就是應該從三國開始。從三國的東吳開始說起,早一點或晚一點,或許都不太合適。換句話說,南京的城市歷史,與東吳的孫權有著非常重要關係。有時候,歷史就是英雄創造,唯心史觀也好,唯物史觀也罷,反正這位叫孫權的好漢橫空出世,與南京關係非同尋常,他的想法決定了南京命運,他的個人意志促使了這個城市誕生。中國人有句俗話,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水滸裡教唆了太多反叛,小孩子看了會生不安分之心,會忍不住搗亂。老不看三國,在《三國演義》故事中,隱含著太多政治,有太多心機,明白了《三國演義》,基本上也就無師自通地學會玩政治,就懂得了險惡的權術。

三國時期很像中國歷史上的戰國,七雄秦楚韓魏燕趙齊,一會兒合縱,一會兒連橫。往好裡說希望國家統一,往不好裡說,就是誰都野心勃勃地想吞併天下。對於老百姓來說,身處在這樣的時代,注定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七雄或者三國,都是天下大亂,都是老百姓遭殃。都是你打我,我打他,他又打你,一場戰爭接著一場戰爭。不管怎麼說,秦始皇的一統天下,多少是件好事,起碼老百姓感到安生了。然而秦始皇剛死,天下又開始混亂,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便是草頭王,陳勝吳廣不足為訓,後能夠站出來爭奪天下的,只有項羽和劉邦。好在楚漢相爭的混亂局面很快結束,秦漢從此並稱,暴秦一結束,漢繼承了大統,中國又一次統一。然後是西漢和東漢,到東漢末年,天下又再次大亂,然後呢,然後便是我們正在說的三國。

為什麼敘說南京這個城市,好是從三國開始,因為在三國之前,這個城市真的沒什麼太大名氣,它實在是太不起眼。在三國之前,以江蘇境內的城市為例,南京沒有蘇州的名氣大,更不如徐州,比它歷史悠久的城市,掰手指數數可以有一串。在三國之前,南京甚至都不應該稱之為城市,雖然它已經有了一連串的地名,譬如冶城,譬如越城,譬如金陵邑,又譬如秦漢時期的秣陵。然而規模都太小,更像是一些村莊,稱之為一個城市十分勉強。真相其實很簡單,如果不是三國的東吳在此定都,如果不是孫權在此做了皇帝,南京顯然不可能有後來的歷史。

南京這個城市就是在三國時期發展起來,說它誕生於三國,不僅沒什麼大錯,而且可以給人比較直觀的印象,畢竟男孩子們玩的一款流行遊戲就叫三國。功蓋三分國,遺恨失吞吳,三國的故事老百姓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大家多少都會知道一些。譬如《三國演義》次寫到南京,是在第十五回,回目是“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孫伯符大戰嚴白虎”,這時候,還沒有孫權的什麼事,出場露臉的是他哥哥小霸王孫策,也就是回目上的“孫伯符”。這時候,三國還不是三國,還處在群雄紛爭時代,曹操還沒有完全成氣候,還在與呂布激戰。劉備還在四處掛單,孫權還是小弟弟,他哥哥孫策剛與自己同歲的周瑜結盟。

 孫策還兵復攻秣陵,親到城壕邊,招諭薛禮投降。城上暗放一冷箭,正中孫策左腿,翻身落馬,眾將急救起,還營拔箭,以金瘡藥傅之。策令軍中詐稱主將中箭身死。軍中舉哀。拔寨齊起。葬禮聽知孫策已死,連夜起城內之軍,與驍將張英、陳橫殺出城來追之。忽然伏兵四起,孫策當先出馬,高聲大叫曰:“孫郎在此!”眾軍皆驚,盡棄槍習,拜於地下。策令休殺一人。張英撥馬回走,被陳武一槍刺死。陳橫被蔣欽一箭射死。薛禮死於亂軍中。策入秣陵,安輯居民;移兵至涇縣來捉太史慈。

這時候的南京還叫秣陵,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城,很不起眼。秦朝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一個郡又有很多縣。秦朝所置的秣陵,還有江乘和丹楊,這三個縣的縣治都在今天南京地區。秣陵管轄的範圍為寧鎮山脈以南,在橫山以北,茅山以西,這一片區域初隸屬鄣郡,後來又一度改屬會稽郡。小霸王孫策拿下秣陵,立刻移兵到涇縣,說明他心目中根本沒覺得南京有多重要。在征服江東的過程中,秣陵只是孫策拿下的無數地盤之一。

如果繼續以《三國演義》這塊敲門磚來敘說南京,我們會發現,在三國鼎立之前,南京這個微不足道的區域,基本上不入群雄法眼。不只是南京,整個長江以南,都不是顯得很重要。孫策和孫權兄弟的家業來自父親孫堅,他們是江南吳郡富春人,一開始打天下,卻都是在北方發展,都是帶著自己的子弟兵去北方作戰。吳郡富春只是孫氏的龍興之地,208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孫權由吳郡遷徙治所到鎮江,拉開了向西部發展的序幕,當時的鎮江還叫京口。所謂“遷徙治所”,就是把辦公地點從蘇州一帶移到鎮江。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根據唐人許嵩的《建康實錄》記載,目的就是為了要與曹操打一大仗。

這一仗就是著名的赤壁大戰,這時候,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氣勢洶洶地準備南下,打算統一全中國。這時候,處於劣勢的孫權和劉備聯手,在赤壁打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本來要打赤壁大戰,與南京沒有一點關係。與鎮江也沒有太大關係,這時候,鎮江雖然是吳國的治所,吳國的軍隊並不在此,決戰地點不在此,它的總指揮官孫權也不在此。打了赤壁大戰,情況完全不一樣。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的格局,這一仗打完,三國開始鼎足,鎮江也正式成為東吳的中心。或者換句話說,鎮江成了東吳的福地,因為孫權在將治所遷到此地的當年,便打了一場決定自己命運的大勝仗,東吳從此有了建國基礎。

鎮江距南京只有六十公里,有山有水,有江有河,與南京相比,進可攻退可守,地勢優點完全不比南京差。自從東吳定都南京,也就是定都金陵,虎踞龍盤這樣的誇張形容,多少年來就沒有過離開過。平心而論,在長江中下游,沿江流域類似這樣的地形數不勝數,然而東吳偏偏是在後,選定了南京。從吳郡搬到京口,不過經歷了短短三年時間,也就是赤壁大戰之後的第三年,孫權又一次遷徙了治所,這一次是把他的指揮部繼續西移,移到了秣陵,並為秣陵改了一個名字,移到了南京的石頭城下。關於這次遷治,《三國演義》中是這麼描述的:

卻說孫夫人回吳,具說張飛、趙雲殺了周善,截江奪了阿斗。孫權大怒曰:“今吾妹已歸,與彼不親,殺周善之仇,如何不報!”喚集文武,商議起軍攻取荊州。正商議調兵,忽報曹操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孫權大驚,且按下荊州,商議拒敵曹操。人報長史張纮辭疾回家,今已病故,有哀書上呈。權拆視之,書中勸孫權遷居秣陵,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可速遷於此,以為萬世之業。孫權覽書大哭,謂眾官曰:“張子綱勸吾遷居秣陵,吾如何不從!”即命遷治建業,築石頭城。

至此古城南京開始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建業”,非常勵志的兩個字。打赤壁大戰時,孫權只有二十六歲,決定遷治南京,也還沒到三十歲。遷治南京體現的是他打算繼續西進的決心,北面的曹操不可不防,西面的西蜀同樣不能不防,不僅要防,而且要進一步圖謀,要先西進,然後再迂迴北上。當初孫策中箭身亡前,曾拉著弟弟孫權的手,語重心長地說,若論打仗,衝鋒陷陣弟不如兄,若論知人善用,運籌帷幄,兄不如弟。陳壽的《三國志》上是這麼寫的:

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基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至夜卒,時年二十六。

《三國演義》上描述也差不多,只不過是多了一句話:

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這說明孫策臨死前,對弟弟孫權還是有些不放心。孫策死時二十六歲,孫權打赤壁大戰時,也是二十六歲。事實證明,吳主孫權要比他哥哥厲害得多,對於局勢的判斷,很有著自己的獨到眼光。 《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於吉,碧眼兒坐領江東”,寫小霸王孫策之死,讀起來有些荒唐,完全是小說家的筆墨,關於碧眼兒孫權的一段描寫,非常到位:

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昔漢使劉琬入吳,見孫家諸昆仲,因語人曰:“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孫權字仲謀,活了七十一歲,十八歲即位,在位時間很長。他聽從了謀臣張纮的遺言,在公元211年遷徙治所南京。這個遷治在操作上頗有些隨意,有些心血來潮,而且還有很多後人的附會杜撰。事實上,當時的東吳遷治,基本上就是把指揮部臨時挪個地方。為了打赤壁大戰,東吳的治所從吳郡遷往鎮江,現在,為了要繼續西進,指揮部再往西走,就必須轉移到了南京。事實上,孫權後來更看中的地方,還得往西,那就是武昌,不是武漢三鎮的武昌,而是今天的鄂州。孫權甚至還看中過湖北的公安,這地方更往西,離荊州已經不遠了。

公元211年,孫權把他的指揮部移到了南京。這次遷治的重大意義,就像種樹一樣,長成大樹雖然是後來的事情,然而恰恰就是在這一年,南京這棵小樹苗被孫權在無意中種下了。所以說是無意中種下,是孫權自己也沒有想到,南京這個臨時據點,這個臨時的指揮部,一旦被確定下來,彷彿注入了魔法一樣,從此就會變得無限神奇。從此,南京的歷史開始了,從此,要想做出什麼改變,要想繼續挪一個窩,再也不像過去那麼容易。南京這棵小樹苗,在211年開始成活,它開始紮根,它的根鬚開始向下向深處進發,漸漸根深柢固,終於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结尾.jpg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NT$1420
最新訂購
  • 臺中吳**[0951***374]

    2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南孫**[0960***666]

    7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北劉**[0960***273]

    半小時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南孫**[0998***833]

    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嘉義朱**[0951***206]

    2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北王**[0956***400]

    11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桃園楊**[0933***875]

    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嘉義張**[0938***555]

    7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嘉義鄭**[0933***569]

    20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竹吳**[0933***463]

    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基隆李**[0986***326]

    1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竹黃**[0998***852]

    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竹黃**[0920***191]

    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桃園楊**[0956***384]

    20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王**[0920***747]

    20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竹王**[0988***873]

    11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高雄鍾**[0988***864]

    2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楊**[0988***938]

    11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錢**[0978***140]

    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竹劉**[0918***378]

    7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符**[0933***193]

    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竹吳**[0998***758]

    4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桃園仲**[0978***469]

    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高雄謝**[0933***446]

    2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謝**[0920***896]

    4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錢**[0920***165]

    2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桃園鄭**[0956***239]

    1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高雄朱**[0946***442]

    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基隆王**[0918***917]

    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高雄方**[0938***405]

    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嘉義孫**[0932***643]

    2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嘉義鄭**[0951***830]

    1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高雄柳**[0960***596]

    20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桃園方**[0918***679]

    7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北符**[0946***301]

    7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基隆楊**[0932***742]

    11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竹柳**[0951***377]

    1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高雄柳**[0951***520]

    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嘉義柳**[0951***175]

    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南黃**[0918***328]

    7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高雄吳**[0918***153]

    11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基隆楊**[0978***244]

    7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南柳**[0986***370]

    4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朱**[0920***460]

    1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劉**[0932***357]

    11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北柳**[0988***294]

    2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新竹周**[0978***162]

    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桃園王**[0988***890]

    12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臺中張**[0978***274]

    7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嘉義王**[0918***593]

    15分鐘前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 北京傳+南京傳(全兩冊)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