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7-11 全家超商取貨 貨到付款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NT$2800

《哈佛中國史》叢書出版後獲得很多讚譽,被稱為「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堪稱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典範之作,已被芝加哥大學、康奈爾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數十所世界知名大學指定為中國史課程教材。


1636422120320877.jpg


【哈佛大學出版社典範之作,數十所世界高校中國史課程指定教材】

哈佛大學出版社先後於2009—2013年出版六卷本《哈佛中國史》叢書,面向大中學生和普通讀者,汲取50年來世界中國史研究成果,譜寫21世紀全新中國通史。

2009年出版以來,《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美國歷史評論》《亞洲研究》《倫敦時報》等近百家媒體爭相報導,好評如潮;哈佛大學jiao授包弼德、史樂民,劍橋大學jiao授麥大維,牛津大學教授戴彼得,華盛頓大學jiao授伊沛霞等世界知名漢學家一致推薦;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其指定為中國歷史課程的教科書或參考書,如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萊頓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備受歐美大中學生和普通讀者的青睞。

【代表50年來世界中國史研究的全新成果,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

《哈佛中國史》是繼《劍橋中國史》之後反映50年來世界中國史全新研究成果、代表世界中國史研究較高水準的21世紀全新中國通史。與皇皇十餘卷、內容專深、多位作者合力撰寫一卷的《劍橋中國史》不同,《哈佛中國史》每個斷代均由一位學者一氣呵成,文風通貫,渾然一體。

《哈佛中國史》以全球視野突破傳統中國史學敘事,真正做到了跨學科、跨領域講述中國歷史,全面涉及天文學、地理學、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氣候學、環境史、醫療史、民族史、中西交流史等多個學科的新角度、新方法和新成果,堪稱21世紀史學研究的新典範。

《哈佛中國史》叢書共六卷,分秦漢、南北朝、唐、宋、元明和清六個時代分野,上迄秦朝統一,下至清朝終結,以一種新鮮、緊湊、好讀的方式涵蓋了公元前2世紀至20世紀初期中國古代王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進程。通貫上下,分量適中,詳盡,獲贊「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

陸威儀、迪特·庫恩,傾10年之功辛勤創作,集世界中國史研究之大成。卜正民擅長以新穎的視角、豐富的細節感染力的敘事風格講述元明史;所作「清卷」被譽為數十年來海外清史研究的通俗佳作;陸威儀為斯坦福大學李國鼎中華文化講座jiao授,憑一己之力獨立完成秦漢、南北朝和唐朝三卷;迪特·庫恩專長於宋代物質文化史、科技史和藝術史,是德國重要的宋史研究zhuan家,在世界漢學界享有盛名。

【簡潔、清晰、獨特的全新中國通史,人人愛讀的大眾歷史讀物】

《哈佛中國史》叢書專為普通讀者撰寫,語言生動活潑,文風簡明精悍,結構精緻合理,極富故事性和啟發性,是一套寫給大眾讀者的、簡潔、清晰、獨特的全新中國通史。歷史學習者可從中了解世界中國史研究前沿,開闊新視野,學習新方法、新成果,而大眾讀者也可在享受會心愉悅的閱讀體驗之餘,獲得對中國歷史的嶄新認識,面對這套「大不一樣的中國史」,豁然開朗。

秦漢史專家王子今、李開元、卜憲群、彭衛,南北朝史專家羅新、樓勁,唐史zhuan家張國剛、郝春文、劉後濱,宋史專家鄧小南、李華瑞,元明史專家商傳、張帆、李新峰、孫競昊、方駿,清史專家李伯重、趙世瑜、夏明方等聯袂推薦!

【中文版出版團隊醞釀10載,編輯歷時5年】

中文版出版團隊醞釀10載,邀請海峽兩岸青年歷史學者王興亮、潘瑋琳、李仁淵、張遠、李文鋒等攜手翻譯,編輯歷時5年,精細打磨,力圖向大眾讀者呈現一套可靠、可信、可讀的中國通史。


哈佛中國史(全六卷)

[加]卜正民(TimothyBrook)主編

01: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

[美]陸威儀(MarkEdwardLewis)著王興亮譯

02:分裂的帝國:南北朝

[美]陸威儀(MarkEdwardLewis)著李磊譯周媛校

03:世界性的帝國:唐朝

[美]陸威儀(MarkEdwardLewis)著張曉東馮世明譯方宇校

04: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

[德]迪特·庫恩(DieterKuhn)著李文鋒譯邵君安校

05:掙扎的帝國:元與明

[加]卜正民(TimothyBrook)著潘瑋琳譯

06: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

[美]羅威廉(WilliamT.Rowe)著李仁淵張遠譯

《哈佛中國史》六卷本叢書,集結羅威廉、陸威儀和迪特·庫恩三位知名漢學家,萃集半個世紀以來西方的中國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視野、多學科學識顛覆傳統中國史敘述模式,傾十年之功寫就,是繼《劍橋中國史》之後能代表西方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準的多卷本中國通史。

《哈佛中國史》叢書站在風起雲湧的21世紀,從全球史角度重寫「世界中國史」,引導世界重新思考當下中國。叢書上自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統天下,下至20世紀初清朝終結,分為六個帝國時代——秦漢古典時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國唐朝、宋朝的社會轉型、氣候變遷影響下元明帝國的興衰,以及成就斐然、盛況空前的大清王朝,進而串起2000年中華文明跌宕起伏的榮辱命運。

《哈佛中國史》叢書專為普通讀者而作,語言生動活潑,文風簡明精悍,結構精緻合理,極富故事性和啟發性,是一套給大眾讀者的、簡潔、清晰、獨特的全新中國通史。

《哈佛中國史》叢書出版後獲得很多讚譽,被稱為「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堪稱哈佛大學出版社的典範之作,已被芝加哥大學、康奈爾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數十所世界知名大學指定為中國史課程教材。


01《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

推薦序/葛兆光

中文版總序/卜正民

導言

第一章帝國版圖

第二章一個備戰中的國家

第三章矛盾重重的帝國

第四章帝國的城市

第五章農村社會

第六章外部世界

第七章宗族

第八章宗教

第九章文學

第十章法律

結語

致謝

統治者年表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

02《分裂的帝國:南北朝》

推薦序/葛兆光

中文版總序/卜正民

導言

第1章南北中國的地理

第2章世紀大族的興起

第3章軍事王朝

第4章城市

第5章鄉村生活

第6章外部世界

第7章重新定義的親屬關係

第8章佛教與道教

第9章書寫

結語

致謝

統治者年表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

03《世界性的帝國:唐朝》

推薦序/葛兆光

中文版總序/卜正民

導言

第1章帝國的地理環境

第2章從開國到內亂

第3章藩鎮與專使

第4章城市生活

第5章鄉村社會

第6章外部世界

第7章宗族關係

第8章宗教

第9章寫作

結語

致謝

日期和年代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

04《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

推薦序/葛兆光

中文版總序/卜正民

導言

第1章混亂的時代

第2章模範的統治者

第3章從改革到衰落

第4章南宋

第5章儒釋道三教

第6章教育與科舉考試

第7章人生禮儀

第8章探索內在和外在世界

第9章京城的轉變

第10章生產領域的變化

第11章貨幣與賦稅

第12章公共領域中的私人生活

結語

致謝

統治者年表

宋代度量單位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

05《掙扎的帝國:元與明》

推薦序/葛兆光

中文版總序/卜正民

導言

第1章龍見

第2章幅員

第3章元明「九淵」

第4章可汗與皇帝

第5章經濟與生態

第6章家族

第7章信仰

第8章物華

第9章南海

第10章崩潰

結語

致謝

氣溫和降雨量的時期(1260—1644年)

元明「九淵」

元明帝王世系年表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

06《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

推薦序/葛兆光

中文版總序/卜正民

導言

第1章征服

第2章治理

第3章盛清

第4章社會

第5章商業

第6章危機

第7章叛亂

第8章中興

第9章帝國主義

第10章革命

結語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卜正民(TimothyBrook),1951年生,享譽世界漢學界的史學大家,師從孔飛力教授,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歷任多倫多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校教授,英國牛津大學邵氏漢學教授,美國亞洲學會前任會長。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聖約翰學院歷史系教授,兼聖約翰神學院院長。學術視野廣闊,主要從事亞洲歷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明代社會和文化史、「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的佔領等。

主編六卷本《哈佛中國史》叢書,並撰寫其中第5卷《掙扎的帝國:元與明》,從氣候這一環境史的新視角解讀元明兩大帝國的興衰,呈現出第一個連貫的生態歷史。

已翻譯為中文的作品多達十幾種,在海峽兩岸擁有龐大的讀者群。其他主要代表作品有:《秩序的淪陷》《殺千刀》《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國家與社會》《維梅爾的帽子》等。其中,《縱樂的困惑》獲得2000年美國「列文森中國研究著作獎」,《秩序的淪陷》獲得深圳讀書月2015年度「十大好書」。

陸威儀(MarkEdwardLewis),1954年生,師從何炳棣,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李國鼎中華文化講座教授。他的研究關注中國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長從政治和社會層面考察中國問題。著有《哈佛中國史》叢書中前3卷《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分裂的帝國: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國:唐朝》,以及《早期中國的寫作與》《早期中國的空間構造》等。

迪特·庫恩(DieterKuhn),1946年生,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研究所和柏林大學工作與任教。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中國絲麻紡織技術史》《地位和禮儀——從遠古代到公元十世紀貴族的中國》等。

羅威廉(WilliamT.Rowe),1947年生,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當代美國有影響的漢學家之一。他同時也是《晚期中華帝國》(LateImperialChina)雜誌主編、《近代中國》(ModernChina)和《城市史雜誌》(JournalofUrbanHistory)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東亞的社會經濟和城市史。著有《哈佛中國史》叢書第6卷《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以及《紅雨:一個中國縣城七個世紀的暴力史》《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和社會(1796—1889)》《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共同體(1796—1895)》等。


我希望我們抱著生命經驗之複雜的想法,而不是退回到「歷史事件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它該發生」那一套統一的、早已建構出的歷史敘述中。我們應該從自己所寫時代的內部而非外部來呈現那些歲月,但同時,我們的寫作也需要囊括該時期內中國所征服的地區,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從內部來觀察,還要具備全局眼光,將影響該地區歷史進程的非漢人形象更加具體。讀者會在這一套書中見證朝代興衰,但也能更多地了解某個時代的經濟、社會、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在故事書中那樣只看到皇帝和大將軍們的傳奇故事。

——《哈佛中國史》主編卜正民,中文版總序


透過海外中國學家對「中國/歷史」的敘述,我們不僅能看到「異域之眼」中的「中國史」,而且能看到塑造「中國史」背後的理論變化,也能看到重寫「中國史」背後的世界/全球史背景。其實,當他們用流行於西方的歷史觀念和敘述方法來重新撰寫中國史的時候,另一個「世界中的中國史」就產生了。

  ——葛兆光,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教授,《哈佛中國史》推薦序


六卷本「哈佛中國史」叢書成功地填補了一卷本中國史教科書和多卷本的多位作者合力撰寫一卷而成的《劍橋中國史》之間的空白,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基於朝代、每卷由一位作者獨自撰寫完成的解釋性歷史。

——包弼德,美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


詳盡的六卷本《哈佛中國史》叢書一直被奉為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六卷本中國史以一種新鮮、緊湊、易讀的方式涵蓋了公元前2世紀到20世紀初期中國古代王朝興起、發展和衰亡的歷史進程。

——獨立學者查爾斯• W


為哈佛大學出版社帶來了至高的榮譽。它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國。

 ——歷史學家喬納森•米爾斯基


《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一書中有些見解或許可以作為對我們的考察和理解有所助益的「他山之石」。比如,作者陸威儀教授在政治史、軍事史之外,以「帝國的城市」「農村社會」「外部世界」「宗族」「宗教」「文學」「法律」幾個方面說明秦漢歷史,這樣的分析方式富有新意。中國的秦漢史學者有必要從西方學者的文化理念、學術視角、考察思路、研究方法借鑒其優異之處,通過比較鑒別,擴展自己的學術視野,提升自己的學術品質。

——王子今,秦漢史專家,中國秦漢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回歸敘事,是歷史學的新趨勢,不僅中國如此,西方也是如此。敘事有種種形式,形式的變化和創新,應是歷史學的追求。基於深厚的學術研究基礎,作出精準的概括,寫成易懂的敘事,是需要相當的努力才能達到的境界。我相信,閱讀《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一書的讀者。

——李開元,秦漢史專家,日本就實大學人文科學部教授


《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是繼《劍橋中國秦漢史》之後又一部認識和了解西方學者對秦漢歷史總體看法的佳作。它把秦漢放在世界史、中國史的整體視野中觀察,較為全面系統地描述了秦漢歷史的概貌與演變。陸威儀教授把目光深入到了歷史的內部,用自己的體驗與理論,而非「早已建構出的歷史敘述」體系,在各個專題中表達了自己不少獨特的見解。與此同時,他對秦漢傳世文獻、出土文獻、碑刻資料以及西方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極為熟悉,信手拈來,運用得當,體現了一位專業史學家的高超素養。

——卜憲群,秦漢史專家,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分裂的帝國:南北朝》講述漢朝崩潰到隋朝統一之間四百年的歷史,與中國和日本常見的通史型著作不同的是,政治史所佔篇幅有限,而且這有限的篇幅也重在講述引起政治變動的結構性因素的發展,歷史解釋的思想性因素被放在優先位置。作者陸威儀教授深的關懷是人和人的精神世界,通過描述社會與文化如何、為何發生深刻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塑造那個時代的生活環境,一掃陳陳相因的舊說所型塑的刻板印象,從多個角度展示該時代獨有的魅力。

——羅新,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北京大學教授


《分裂的帝國:南北朝》一書對魏晉南北朝史的重寫有相當堅實的理據,具備了「成一家之言」的基本條件。從歷史空間的拓展,到士族、軍將等歷史要角的崛起和影響,再到芸芸眾生的物質生產和精神活動態勢,以及中外關係、社會體制、宗教形態和文化生活等領域所示特色的遞嬗,陸威儀教授力圖以此凸顯當時一系列歷史轉折的內涵及其對此後中國史發展的意義。且其展現於讀者面前的具體樣態,又堪稱精神飽滿而文史貫通,加之其通篇娓娓而談、見微知著又要言不繁,遂能令人讀之甚快而又會心深思。

——樓勁,南北朝史專家、中國南北朝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世界性的帝國:唐朝》是寫給西方讀者閱讀的一本概要性唐史著作,其謀篇布局不拘套路,抓住主要問題,不求面面俱到,有自己的獨特敘事框架。有些內容,作者陸威儀教授具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心得,有些內容則比較充分地綜合了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觀察問題的視角獨具一格,加上翻譯語言和概念上的格義效應,在整體敘事上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為他山之石,對於國內讀者有不可多得的參考意義。本書還保留了作者引用文獻的出處,對於國內同行了解西方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也不無裨益。值得向讀者諸君鄭重推薦!

 ——張國剛,唐史專家,清華大學教授  


《世界性的帝國:唐朝》通過對唐代政治、經濟、軍事、地理、城市、鄉村、宗族、宗教、文化以及外部世界等方面的具體描繪,以生動的事例向讀者展現了中國古代高峰期異彩紛呈的恢弘畫卷。作者陸威儀教授著重論述了在唐代社會諸多領域陸續發生的巨大變革,凸顯了唐代歷史的特點,也揭示了這一時代在中國古代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開啟了帝制時代後期的歷史。

——郝春文,唐史專家,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


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由師從何炳棣先生的斯坦福大學中國歷史教授陸威儀執筆的《世界性的帝國:唐朝》一書無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對唐代歷史觀測點的選擇獨具特色,眾多小故事背後都有大關懷,從帝制中國整體特徵的宏觀視野提出或綜括出了許多獨特的切入點。即使站在一個挑刺的專業研究者角度,我對本書的閱讀體驗也相當愉悅。

——劉後濱,唐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內容廣博、行文曉暢是《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的重要特點。作者迪特•庫恩眼界通貫東西,視域開闊,態度切實,通篇徵引豐富,環環遞進。整體敘述前後呼應,突出了本書的核心議題,引導讀者看到,這一時期「在理性、效率、前瞻性和經濟活力的基礎上」經歷著中古歷史的轉型。宋代的新儒學思想家致力於為這一急劇轉型的世界提供可行的出路,而脫胎於此的社會準則和價值觀念,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中,影響著中國社會的道路選擇。

——鄧小南,宋史專家,北京大學教授


《儒家統治的時代:宋的轉型》可以說是中國讀者讀到的第一部較為全面反映西方學界對宋代歷史認識的著作。即使將來出自眾人之手的《劍橋五代宋朝史》中譯本出版,因為本書具有作者迪特•庫恩長期研究中國科技史、藝術史和宋史的鮮明特色。這部出自西方學人的書卻力圖回到傳統中國的認知上,亦即探究宋代歷史是如何在儒家思想統領、影響下踐行和發展的。單就域外學者努力解析中國文化密碼,儘力還原一個真實的宋朝而言,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書。

——李華瑞,宋史專家,


《掙扎的帝國:元與明》卜正民教授用他新穎的視角和生動細節描寫成就的一部元朝與明朝的歷史。他將元朝與明朝的歷史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將政治史與社會經濟文化史相結合,將傳統的歷史多層次並且立體化,將國家更看作為一個經濟體而不僅僅是政治體,這些都是他與我們這些國內學者解讀歷史的不同之處。

——商傳,元明史專家,中國明史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掙扎的帝國:元與明》不僅有著精緻的結構,而且富有故事性和啟發性,以及強烈的現實關懷。卜正民教授強調了一個時代掙扎的身影:在政治人物的風雲際會、民族遷徙鬥爭殺戮的背後,受制於環境變遷,與一貫的高度可讀性,對專業、非專業讀者各有價值。

——李新峰,明史專家,北京大學教授


《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作者羅威廉在本書《導言》中說:歷史學家們現在對大清帝國的理解,與四五十年前我們所曾經理解的大不一樣了。感謝作者羅威廉,本書夾敘夾議式的宏大敘事,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半個世紀以來西方富有活力的清史領域產出的豐碩成果,並且通過此一對比,領會五十年來人們對大清帝國的理解確實已經「大不一樣」。

——張廣達,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由於史料、觀點、方法各方面的原因,清史研究之難,可謂中國各斷代史研究之冠。窮一人之力完成一部清史,本已非常人可為,而要寫出一部超越前人的清代全史,其難更是可想而知。本書作者羅威廉教授,以其畢生治清史的深厚功力為基礎,綜合了國際及中國清史學界數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包括深刻把握了社會史研究、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三大重要新取向,成功地融合了新清史、社會史、內亞史、東亞史以及比較世界歷史的眼光,從而把清朝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加廣闊的全球史空間中。本書拋棄了傳統的清朝無能保守及中國近代史起於西力入侵的傳統觀點,將清朝視為一個克服種種挑戰、成就與失敗並存的重要時期,從而深入地展現中國近代歷史自身演變的特質。這些特點,使得本書體現了前沿學術和傳統學術的完美結合,成為一部難得的成功之作。

——李伯重,明清史專家,清華大學教授


《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作者羅威廉本身就是《劍橋中國史》「清代卷」的作者之一,又長期擔任《中華帝國晚期研究》雜誌的主編,這使他在綜合利用現有中西方學者的成果方面具有優勢,寫作這樣一部概括性的斷代史駕輕就熟。讀者閱讀此書時,既可以發現他個人對清史的獨特看法,也可以了解到海內外清史研究者的重要觀點。特別是如何以一種較小的篇幅,雅俗共賞、夾敘夾議地展現大清一代的歷史全貌,是我們中國的學者需要學習的。

——趙世瑜,清史專家,北京大學教授


羅威廉教授的大作,以其非凡的學術功力,對費正清以來美國清史領域相繼興起的「衝擊—回應論」、「中國中心觀」以及「新清史」等諸多流派進行批判與綜合,力圖構建一種與傳統中國的王朝模式截然不同的新的帝國形象,即一個具有標準的近代早期歐亞大陸形態的「多民族普世帝國」。如果清史研究在未來的美國真的像羅教授近預判的那樣變成 「絕學」,那麼作為通史,這一部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也很有可能成為某種「絕響」。

——夏明方,清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05《掙扎的帝國:元與明》

導 言

13世紀中期到17世紀中期,中國曾出現過兩個王朝。第一個是元朝,始建於1271年,不過她的並非漢人,而是一個蒙古人—忽必烈,他的祖父就是曾經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第二個是明朝,始建於1368年,明朝開國者朱元璋是一個睿智而鐵血的人,這個王朝在1644年被來自北方草原的滿人征服。這本書要講述的就是這兩個王朝的歷史。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1368年是這400年歷史中的一個重要時刻。因為就在這一年,朱元璋率領的本土反元勢力,驅逐了備受漢人憎惡的蒙古人,重建起他們奉為「祖國」的中國。而中國之外的歷史學家也同樣重視1368年,不過,理由則是因為這一年標誌著帝國晚期的開端,以及中國走向現代世界的漫漫之路的起點。1368年在本書中則具有別樣的意味:我沒有把它當作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捩點,而是連接兩段歷史的紐帶。使明王朝崛起的叛亂確實中止了蒙古人長達一個世紀的統治,但也使蒙古人的遺產得以曆數百年而傳承不絕。元明兩代共同塑造了中國的專制政體;將中國社會解體,重新以家族為中心聚合起來;並且,為更好地積聚商業財富而重建了中國人的價值觀。


本書原本並不打算完整地呈現13—17世紀中國的轉型。我在動筆之初曾以為,蒙古人統治的一個世紀(1271—1368)是一個獨立的時間段,它截斷了中國歷史的奔流,而明代的建立又恢復了它故有的河道,延綿至今。外來的變成了本土的,蒙古人換成了漢人,我想兩者的差別大概猶如黑白兩個。把元明兩朝看作同一個時期的組成部分的想法,來自一個我完全未曾想到過的方向。在我閱讀有關這兩個朝代的四種基本史料(正史、實錄、地方志、文集)期間,我開始注意到其中不斷提到的自然災害—饑荒、洪水、乾旱、颶風、蝗蟲、流行病,甚至龍襲。我一點一點收集並排列這些記載,發現這兩個朝代所在的時期恰好是研究世界其他地方的氣象史專家所說的小冰河期(the Little Ice Age)。


一個溫暖、濕潤的世界變得寒冷、乾燥將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歐洲和中國的確隨著氣候的改變而發生了許多變化。國家和社會變得更為強大,也彼此分離。各個經濟體彼此連接,商貿活動日趨重要。人們不得不想出新的辦法,去解釋自己本身和周遭發生的變化,使種種新的生存格局合法化,也使自己能理直氣壯地採取新的行為方式來順乎世事的變遷。整個世界在朝全球化的方向發展,中國亦復如是。


身處元明兩朝的人不會如此理解這些變化,因為個體只能經歷其中的一些片段,且往往是災難性的事件,從而難以看見全局圖景。為了找出這些片段的規律,我在本書第三章中用了「九淵」的說法,來概括我在元明時期找到的九次持續時間長達3— 7 年的天災人禍。這些滅頂的「深淵」並沒有左右元明兩代的歷史,但是它們對當時人們生活、記憶的影響卻和其他任何歷史因素一樣深刻。


反常氣候的侵襲不斷,近海又有外來商人頻仍闖入的身影,使得一些人感到無所適從,只能牢牢抱守祖訓。另一些人則不願拘泥,用新的思想重構世界的秩序,並在其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於是乎,元明是一個迷惘不安的時代,也是聚訟紛紜的時代。


為了把握這個時代的充沛活力和多端變化,我儘可能地用當時的故事、繪畫和語言來描述它的歷史。這其實並非難事,因為這個時代與中國以往的帝制時代所不同的一點,就是它為後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記述。絕大部分的材料是時人有意識的記錄,也有的是無心插柳。縱然親歷者很少能洞徹歷史的大局,他們描繪的細節也足以讓千百年後的我們觸摸到那段歷史的脈搏。他們的觀念未必能與我們的相契合,但他們的歡樂和恐懼,我們仍能感同身受。


我的敘述就從恐懼開始吧。讓我們回到龍開始闖入他們生活世界的那些時刻……


龍 見


元代出現龍是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這是元朝建立後的第22個年頭,距離開國皇帝忽必烈汗(1215—1294)駕崩尚有兩年。這條龍出現在太湖邊。太湖是位於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的一大水系,它像一顆心臟,通過縱橫交錯的自然與人工河流的密網為這片淤積地帶輸送水分,上至明朝的第一個首都南京,下至沿海港口上海皆仰賴它的潤澤。隨著蛟龍騰空,洪水便從龍口傾瀉而下,淹沒了沿湖的莊稼地,良田變成了澤國。


僅隔一年,元人便再次目擊到龍。這次,它出現在陳山,這是位於太湖東南75 公里處的一座小山丘。陳山上有一座修於宋代的龍王廟。這座廟被稱為龍王行宮,行宮是皇宮的專稱之一,因為龍王就像皇帝一樣,在全國各處巡視,故有此說。因廟宇年久失修,地方官覺得應該重新修葺,以期取悅龍王,為全縣普降甘霖。至元三十年七月十五日(1293年8月25日),臨近正午時分,畫工正在作業,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兩條龍馭風而至—龍王和他的幼子駕到了。雙龍俯瞰戰戰兢兢的畫工,隨即擺尾,沒入雲中。說時遲那時快,一陣雨從天而降,為該地長達兩年的乾旱畫上了句號。


翌年,忽必烈汗薨。三年後,龍王攜子二度在陳山呼風喚雨,竟被群龍乘暴雨大鬧鄱陽湖(即長江自太湖溯游而上的第二個主要湖泊)的聲勢所壓倒。它們在空中縱橫翻騰,興風作雨,讓周圍的州府都遭了洪澇之災。


此後42 年內,龍再未現身。直到元順帝至元五年六月十五日(1339 年7月29日),一條惡龍猛撲向濱海省份福建的腹地山谷。惡龍帶來的疾風暴雨橫掃了800戶民宅,沖毀了1300 公頃農田。10年後,五龍再次駕雲蒞臨江南,吸卷海水於天空噴洒。此後的17年內(1351—1367),有關龍見的記載有七次。至正二十七年(1367),也就是元朝的最後一年,共有兩次。第一次在六月四日(7月9日),北京。只見一道電光閃過,便有一條龍從廢太子府的一口井中一飛衝天。那天早晨稍晚些的時候,有人看見這條龍棲息在附近一間寺院的洋槐樹上,事後人們發現樹榦上有抓痕和灼燒的痕迹。第二次在一個月後,山東省的龍山,這裡是一處祈雨勝地。在七月的暴雨中,一條龍曾現身山頂。待龍飛升後,一塊大石自峰頂滾落,留在了該地的民間傳說中。八個月後,忽必烈的眾多玄孫之一被迫放棄元朝皇位,避入蒙古草原。異族軍事統治遂告終結。


龍 主


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毫不費力地解釋了這些奇怪的事件。他們在帝國境內叛亂四起的背景下,看著元朝最後17 年逐步增加的龍見事件,於是知道這是元朝即將衰亡的天兆。至正十五年六月二十四日(1355年8月10日),颶風襲擊了江南,一條白龍自旋風中衝出,一位小品文作家記錄了這一事件,他回憶道:「凡龍所過處,荊棘寒煙,衰草野鄰。」當次年內戰打到江南時便是這番景象。他哀嘆道:「視昔時之繁華,如一夢也。」[3]12 年後,即1368 年,朱元璋(1328—1398)自華中的叛亂里脫穎而出。用描述稱帝的標準語彙來說,便是朱元璋「飛龍在天」,而明朝草創。


朱元璋把忽必烈汗當作一位偉大的征服者來崇拜,他渴望像後者那樣,讓天下以一己之意志為轉移。正是這兩個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在元明兩朝長達四個世紀的時間裡的形態,也左右了中國其後的走向。在他們之後,中國歷史上再沒有出現過具有如此影響力的人物,直到20 世紀毛澤東的崛起。忽必烈的野心是征服東亞,而朱元璋在開疆拓土方面的胃口則沒有那麼大。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他從蒙古人手中奪來的滿目瘡痍的國土變成一個道家的烏托邦(Daoist utopia),儘管它很快就走了樣,淪為一個法家的古拉格(Legalist gulag)。今天的中國人都知道他是「太祖」,這是他的廟號,即「偉大的祖先」的意思,這是對開國皇帝的尊稱。但這並非當時人們對他的稱呼,因此,我遵照一般的指稱習慣,或直稱其名諱——朱元璋,或以其年號稱之——洪武(取「武運洪大」之意)。每個皇帝都要擇取一個年號,或標榜自己過往的功績,或表達對未來的期許,「洪武」即是要明朝子民牢記朱元璋的赫赫軍功。


朱元璋在成為洪武皇帝之前,就十分留心元朝境內的龍見事件。馭龍是他的象徵性職責(metaphorical task),他可不是不在乎象徵意義(metaphors)的人。朱元璋很早就得到了第一次機會——至正十四年(1354)秋,距離他建立自己的王朝尚有14年。當時,他正在南京以西的長江流域作戰,該地區遭遇大旱。當地父老告訴他,附近的泥沼地里時不時有龍出現。他們請他向龍祈禱,以避免災害全面爆發。許多年後,朱元璋記道:「時信而往禱之,期日以三。後果答我所求。」雨來了。在謝龍的儀式上,朱元璋讚頌神龍:「不傷而不溢,功天地,澤下民,效靈於我。」——這正是他所希望的有朝一日自己的子民稱頌自己的話,「今也,龍聽天命,神鬼既知。」——既然朱元璋提到「天命」這一王朝興亡的法則,那麼自己要當皇帝的意思已昭然若揭。他以一闋讚歌為整場儀式畫上句點,他讚頌的是龍,可又像是在說自己:


威則塞宇,潛則無形。


神龍治水,寰宇清寧。


既然有一位龍主登上了寶座,群龍就要俯首聽命:它們從人間撤離。除了朱元璋即位的第一年夏天,鄱陽湖因暴雨引發洪災外,洪武年間再無龍見的禍患。他確乎是一位龍主了。

1608384496965923.jpg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NT$2800
最新訂購
  • 臺中趙**[0956***479]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桃園陳**[0918***330]

    半小時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桃園李**[0933***342]

    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桃園柳**[0960***583]

    2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南柳**[0978***405]

    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桃園仲**[0946***391]

    12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北陳**[0933***711]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北黃**[0960***188]

    20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嘉義鄭**[0978***435]

    2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中鍾**[0918***642]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桃園張**[0918***587]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中劉**[0978***339]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中柳**[0918***285]

    12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高雄鍾**[0956***268]

    11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北仲**[0918***302]

    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竹柳**[0998***791]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高雄柳**[0920***453]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桃園黃**[0918***943]

    2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基隆符**[0998***106]

    20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高雄方**[0978***446]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基隆陳**[0951***643]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南仲**[0986***248]

    半小時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北周**[0932***779]

    7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高雄吳**[0998***404]

    7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竹鍾**[0918***268]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嘉義孫**[0946***821]

    半小時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南孫**[0951***647]

    7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南朱**[0960***134]

    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基隆吳**[0968***669]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南符**[0933***113]

    11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北孫**[0951***304]

    12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桃園劉**[0988***551]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基隆李**[0951***680]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北仲**[0918***922]

    7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桃園陳**[0968***646]

    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南趙**[0920***198]

    半小時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竹楊**[0938***616]

    半小時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高雄錢**[0998***100]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北鍾**[0978***747]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北仲**[0998***413]

    20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北鍾**[0918***356]

    20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嘉義方**[0988***102]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基隆趙**[0956***779]

    7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竹陳**[0920***207]

    1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南黃**[0933***738]

    半小時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嘉義朱**[0938***246]

    25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臺北劉**[0986***772]

    12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高雄張**[0946***340]

    7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高雄符**[0978***403]

    半小時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新北方**[0951***462]

    7分鐘前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 哈佛中國史全套(全六卷)精裝套裝

您可能會喜歡